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兩會觀察】“只有黑榜、沒有紅榜”: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

          遠山2019-03-12 10:04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遠山/文 “政府榜單只有黑榜,沒有紅榜”……3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記者會上的一番表態,引發輿論關注。他表示,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要再為企業的行為背書、站臺;將對著名品牌、知名品牌進行清理,在政府的榜單上,只有黑榜,沒有紅榜。

          “黑榜”也就是黑名單,“紅榜”則是指“馳名商標”之類榮譽。從以往“紅榜”、“黑榜”一手包攬,到如今開始逐步推動政府職責重在市場監管,也即“黑榜”,而盡量不要參與到企業榮譽評選與獎項頒發等事務,表明了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進一步厘清及確立。

          相比于市場化的評選榜單,政府榜單最大的價值在于其公信力。這也成為之前政府參與的榜單評選“含金量”——企業積極參與此類評選,可以獲得官方背書的某類榮譽,從而在品牌傳播上獲得更多的社會信任加分,此外隨著此類評選的行政層級遞增,尤其是所謂“國家級”榜單評選,可以獲得來自地方政府的相應政策扶持、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優惠,在金融信貸上也常常作為其企業實力的金字招牌,可謂收益豐厚。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尤其是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記者會上所指出的,部分地方、部分領域出現打著行業協會主導、卻喜歡拉某個官方機構背書的“紅榜”評選活動,因其巨大的收益在企業中有很強的吸引力,由此形成了一個賣方市場,企業需要通過繳納高額評選費用、甚至與主辦方幕后交易的方式來爭奪上榜資格,從而產生了灰色利益鏈條,讓部分本不具備類似資格的企業“買榜”,而其他有資格的企業則因沒有參與交易而落選,“紅榜”評選走向其活動舉辦的主旨反面,異變為劣幣淘汰良幣的游戲。

          同時,哪怕是程序相對公正的“紅榜”評選,仍然無法擺脫行政管理思維與動態市場規律之間的矛盾。如果說,以往消費者選擇某家企業缺乏專業化能力,政府“紅榜”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指南針作用。那么,如今對于一家企業在產品、服務等各方面的質量高低,其評判維度是多重的,包括早已有之的各類質量管理標準。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網上評議的大量出現,也為用戶選擇某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依據,而各大互聯網電商平臺也在不斷優化其平臺商家的質量管理體系。再加上一些市場化質量評選機構的出現,消費者面對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弱勢得以逐步改善。

          因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始采取的榜單評選清理,有些打著國字頭名號的“品牌計劃”也被叫停,就成為新時代下的必然選擇。政府對于市場更要發力于監管,通過完善相關法律以及提高日常執法,來推動市場環境的改變。而非陷入到對企業個體的“表揚”,尤其是要防止參與到存在商業利益的各類評選活動中,造成政府信用的嚴重損失,同時也擾亂了市場自發信用體系的建設。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