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聚焦315】APP采集個人信息成投訴新熱點,消費者最擔心被詐騙

          任曉寧2019-03-12 10:11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實習生 穆相彤 2018年,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成為網絡安全領域的關鍵詞,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協發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報告顯示,在測評的10類100款App中,91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近半數App的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

          中消協在去年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稱,APP已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超八成受訪者都曾因此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其中,電商平臺、社交平臺軟件等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現象成投訴新熱點。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協會表示,通過技術檢測以及用戶舉報發現,攜程旅行、QQ音樂、酷我音樂等14款APP疑似存在過度收集“短信”“通訊錄”“位置”“錄音”等用戶敏感信息,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等問題。

          因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影響較大的事件也層出不窮。2018年1月3日,支付寶推出2017年賬單查閱活動,不少消費者在曬出2017年支付寶年度賬單及關鍵詞后發現,自己“被”簽了一份《芝麻服務協議》,被捆綁了共享單車、打車軟件、銀行等諸多授權。2018年3月份,央視曝光了WiFi萬能鑰匙APP輕松竊取密碼,給多個國家機關、多個金融機構和9億用戶帶來了安全隱患。去年6月份,圓通被曝10億條快遞個人信息被掛到外網上公開售賣。去年8月底,華住酒店被曝出集團數據泄露,事件涉及1.3億個人信息與5億開房數據。過度收集行為已經侵犯了用戶的隱私,信息泄露更是給用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據了解,當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后,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信息泄露后,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是被利用從事詐騙竊取活動;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或者被推銷廣告騷擾。

          業界專家認為,互聯網企業在加強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規范問題。比如,在發生信息泄露、濫用用戶個人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后,用戶又經常遇到投訴無門、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的問題。

          中消協建議,進一步明確網絡信息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敦促企業自覺自律,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強化網絡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TMT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并報道TMT(科技、傳媒、通信)領域重大事件,擅長行業分析、深度報道。
          聯系郵箱:renxiaoning@eeo.com.cn
          微信號:tangtangxiaomo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