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曉林 時代的一?;?,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對于過去一個多月的武漢和湖北民眾而言,跨過這座山,靠的更多的是挺身而出的疫區“領隊者”們。
2月8日元宵節上午9:54分,東風模沖物流運行部韓明在家中接到東風模沖公司副總經理夏曙明的電話:“在協和醫院西區有一批山東馳援武漢的緊急醫療器械需要卸貨,作為東風模沖人我們義不容辭,請你駕駛模沖叉車支援!”
在此之前,這輛來自山東青島的、滿載著澳柯瑪醫用冰柜、低溫保存箱的大卡車已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大門外停了兩個小時。這一車的醫用物資,是山東人民為支援武漢而緊急運來的,歷經了18個小時的長途奔波。
但望著卡車上摞得高高的一件件“寶貝”,協和西院的醫生們卻只能望“物”興嘆,他們不得不向外界發出求援信息:請求支援一輛叉車,協助醫院運卸貨物。而由于開叉車的必須是持證的專用司機,求援信息一層層傳遞下去后,收到的回應大多是無法啟用。“我是黨員,又是武漢人,醫院就在我家門口,我必須沖鋒在前!”接到電話后,韓明做好防護措施就立即出發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武漢工廠封閉、員工離漢、三鎮封鎖、交通中止,整個湖北同時陷入非常時期。在醫護人員奮力與疫情對抗時,誰來為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抗疫工作提供運轉支持,也成為一大難題。作為扎根湖北、以江城武漢為腹地,在全國擁有14萬員工的央屬特大型汽車企業,東風汽車集團很快成為這場抗疫戰爭中的“領隊者”之一。
東風汽車集團是湖北最大的企業實體。作為中國制造業500強第3位,東風汽車集團總部位于武漢,生產基地和分部遍布湖北,這樣一個大型國企集團,既是疫區受到影響最大、防疫任務最艱巨的企業之一,也是疫區最重要的戰斗力量。而對于這兩重身份的轉換,東風汽車集團在疫情爆發一開始就做好了準備。
在武漢1月23日宣布封城之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作出一個決定:留在武漢,而非返回長春的家。大帥穩坐中軍帳,這成為東風能夠快速應對疫情,并成為抗疫中堅力量的關鍵。
在竺延風的親自指揮以及國務院國資委的支持下,東風在全力抗擊疫情、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和生產經營穩定的同時,也成為抗疫戰斗中的運輸大隊長、防疫救護專用車生產基地、后勤保障力量以及建設尖兵。
東風出行應急車隊出征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攜旗下企業累計捐贈款物8200余萬元。武漢封城后,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網約車公司東風出行組建了由1000臺車組成的應急車隊,此后一個多月中持續為280個小區服務;1月底接到任務的四天內,東風就改裝完成第一批8臺救護車輛支援醫護一線,;至今位置,已有超過6萬名東風商用車司機投入到防疫物資的運輸中;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東風天龍成了“網紅”……到處都有東風人的身影。
作為中國三大國有汽車集團之一,東風汽車的存在,既是這場疫情中湖北最擔憂的經濟主體之一,也是湖北的幸運所在。而對于東風汽車和其掌門人竺延風而言,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企業應急統籌能力和國企社會責任力的考驗,以及對正處于關鍵期的企業轉型的影響,都將給東風接下來的發展軌跡帶來變化。
疫情突然來襲 保東風保武漢
很少有人知道在武漢嚴重疫情被披露后、武漢宣布封城前的幾天中,竺延風在想什么。正常的猜測中,作為東風汽車一把手、但家住東北的他應該有擔憂、有猶豫、有矛盾,但他的決定卻毫無懸念:留在武漢。外界評價認為,竺延風很清楚,接下來的不再是一個春節假期,而是一場生死較量。戰斗已經打響,東風不能置身事外,作為主帥的他更不能缺席。
汽車業是湖北的支柱產業,而東風則是領頭羊。在2019年10月公布的湖北企業100強榜單上,東風汽車集團以上一年6015億的企業營收繼續領跑。
前身是“第二汽車制造廠”的東風汽車集團1969年誕生于湖北十堰的大山里,歷經50年的發展,目前擁有15家整車企業,包括7家合資車企。事業分布在武漢、十堰、襄陽、廣州等國內20多個城市,是國內產品品類最為齊全的汽車集團,涵蓋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軍車、關鍵汽車總成和零部件、汽車裝備以及汽車相關業務。
特殊的地位決定了,東風汽車集團在這場突發疫情中同樣要起到“領隊者”的作用。
事實上,在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官網公布疫情信息以后,嗅到了危險味道的東風已經開始吹響警報。2020年1月5日起,東風集團開始對武漢市衛健委官網公布的疫情信息進行整理,并向公司武漢地區有關單位發布預警,提醒做好防范和應對工作。
新冠肺炎的高傳染性和患者的快速增加,讓竺延風憂心忡忡。1月20日起,竺延風要求東風建立起“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并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由竺延風和東風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紹燭任指揮長,各二級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防控指揮機構。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與竺延風通話,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根據東風公司的需要,調集資源全力支持東風公司抗擊疫情及確保生產經營的穩定。
1月23日武漢封城,疫情危機的指數不斷升高。竺延風主持東風集團上午和下午連開兩次專題會,考慮到武漢市疫情變化及交通管制的嚴峻形勢,東風開始系統研究制定公司及各基地防控工作方案及措施。竺延風強調,在應對疫情的關鍵時期,黨員領導干部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他同時提醒,不能蠻干,要科學指揮資源配置。
東風零部件集團向國藥東風總醫院追加物資捐贈
此時,“全力以赴抗擊疫情,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和生產經營穩定”已成為竺延風以及整個東風面臨的巨大挑戰。意識到疫情快速蔓延可能給這家湖北最大企業帶來的空前壓力,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也于當日兩次與竺延風通話,表示東風公司有任何困難都可以上報國資委,國資委各部門將全力支持。
1月29日大年初五,竺延風以視頻會議形式,緊急召開東風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目前即將進入預定的員工節后返崗和復工時間,疫情防控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形勢十分嚴峻,矛盾和問題也十分突出。”竺延風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公司各單位每天上午8:30前,務必將本單位最新疫情報送至公司應急辦”??涨暗奈C下,東風管理指揮系統暢通有力成為重中之重,而信息的及時溝通是關鍵。
牽一發而動全身,疫情沖擊的是不僅是東風一家車企,汽車業擁有重資金的長產業鏈,而湖北是全國汽車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地,零配件斷供迅速導致整個汽車行業的運轉危機,甚至出現一些合作外方的撤出。針對此,竺延風強調,要準確把握供應鏈可能出現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制定好預案。
此外,針對員工健康、經銷商、物流的困難和風險,竺延風也事無巨細的一一要求了解掌握,并制定預案, “公司已經要求人事(干部)部制定受疫情影響停產、歇業期間,員工工資保障的指導性意見,請各單位具體把握執行。”竺延風指出,對經銷商的特殊商務政策也被要求及時出臺。
雖然剛“破五”,復工時間難以預計,但竺延風要求提前展開在線工作準備。“這段時間做一些‘紙上談兵’,疫情形勢一旦好轉,我們就可以馬不停蹄更高效地展開工作,把損失‘搶’回來”。
以每兩天一次黨委常委會議和防控指揮部會議的形式,竺延風帶著東風集團投入到全面投入抵抗新冠肺炎的保衛戰中。
對東風集團而言,每延期復工一日損失數億。2月5日,距離往年正常節后開工日期已經延后5天,針對此,東風制定了員工回鄂返程實施方案、企業復工防疫防護用品采購計劃、公司內部醫用防護用品轉產能力摸底等具體措施。
但形勢的嚴峻性顯然超出了預計,隨著武漢以及整個湖北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每天以四位數增加,復工時間難以估算。
“東風公司既要保障14萬多員工的生命安全,也要保持經營大局穩定,還要服務地方疫情防控大局,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也是難能可貴的,體現了中央企業的體系優勢”, 2月12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以視頻連線方式對東風表示慰問。顯然,東風汽車集團的身份決定了,其必須在這場江城抗疫中起到尖兵作用。
從1000輛擺渡車到火神山“車神”
對于2月8日晚這樣的臨危受命,韓明已經習慣。當他到達協和西院門口時,看到了那一大車醫用冰箱和冰柜,輕的有兩百斤,最重的有四百多斤,可謂“柜重如山”。由于冰柜底部沒有托盤,在協和醫院志愿者和東風智新科技唐福生師傅的協助下,韓明用了整整三個小時順利將55臺冰柜轉運到了住院部。
為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傳播,武漢封城后實施了嚴格的交通管制,這使患者看病和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成為難題。與此同時,由于時值春節假期,武漢和湖北省防疫救援的物資及人力短缺、救治壓力加大等矛盾也愈加突出。
幸運的是,武漢不用借“東風”,自己就有東風。東風汽車集團不僅生產有乘用車、專用車、商用車,且擁有自己出行公司“東風出行”和卡車車隊服務調度團隊,以及數萬名留在本地的東風員工。因此,在集團旗下各車企單位皆在第一時間向疫區捐款的同時,東風集團在交通、物流運輸上的優勢也成為抗疫第一線的重要保證。
為武漢市民運送物資的東風卡車
抗疫伊始,東風出行率先承擔起了占武漢1/4市區的社區出行服務。1月23日,東風出行積極響應號召,組建了由700臺網約車和300臺出租車組成的“東風出行應急車隊”,承包了漢陽、硚口、江岸三區共280個社區的免費服務,車隊規模和服務范圍均占全市四分之一。1月25日,300名“東風出行”司機報名應征組建起車隊,護送以上三區的醫護人員到一線。1月27日,又有50名在漢員工組成“東風出行員工先鋒隊”,補充三個區域,為社區居民提供上門送菜、送藥、送餐服務,解決居民實際的生活難題。
今年41歲的張少華就是東風出行應急車隊的一員。“大年初一,當我開車駛向街頭時,我沒忍住,放聲大哭!”,張少華說她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寂靜的武漢。熱鬧繁華的街道、活色生香的巷子,才是她眼里武漢該有的模樣。
東風出行征集應急車隊的號召一發出,張少華和丈夫就都報名了,趕在武漢封城前,從老家陽邏趕往武漢市區。雖然公公婆婆百般挽留,但夫妻倆只留下一句“照顧好孩子”就出了門。
張少華定點服務的是黃浦社區。1月27日,一對80歲的老兩口要去醫院,給老爹爹做透析治療。上午9點,張少華送老兩口到了武漢一醫院,看老人行動不方便,她把老人送到治療室才離開。下午4點結束治療后,張少華又將老人接回家。
老兩口萬分感激,老婆婆更是拿了一袋自己編織的手工作品堅持要送給張少華。張少華拒絕了,她說:“無需感謝我們,這都是年輕人的舉手之勞。”
東風出行戰略發展部部長柳慧國同樣是一位兼職網約車司機,在漢陽區五里墩街五麟里社區,他負責為居民送醫、送藥、送物資。“柳慧國作為公司的一名高管,又是一名黨員,號召一發出,他馬上報名加入社區保障車隊。”東風出行黨總支書記徐惠萍稱,這種帶頭作用,在全公司一條心的抗疫關頭,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據介紹,這些應急車隊中有70后、80后,也有90后,有來自東風汽車生產線上的員工,也有汽車研發人員、行政管理層、零部件企業員工,以及營銷服務人員。
截至2月7日,12天內,東風出行保運車隊累計在線超16.8萬小時,累計運行里程超100萬公里。在十堰,東風出行同樣組建起應急車隊,滿足十堰城區交通需求。2月16日、2月18日,東風出行累計支援11臺車輛,解決馳援武漢的,由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邵逸夫醫院組成的近400人的醫療團隊用車問題。
盡快將所有患者應收盡收、分類治療是新冠肺炎防治中的難題,運送病人則是關鍵一環。1月31日,東風襄陽旅行車有限公司接到緊急生產任務,需要立即趕制一批御風改制救護車,發往湖北各地醫院參與疫情防治。經過四天緊鑼密鼓的戰斗,客車車間提前一天完成了20輛救護車的生產任務。在此之前的1月27日,第一批東風御風監護型救護車已送達武漢西,交付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柳汽”)、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股份”)生產的救護車,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商用車”)生產的防疫消毒車專用底盤,也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派上了大用場。
2020年2月,東風柳汽接到急單,要在2月21日上線125臺救護車,支援江蘇、浙江、河南、四川、山東、廣西等地的疫情一線。接到任務,東風柳汽乘用車總裝車間工人開始加班加點, 截至目前,東風柳汽陸續接到全國各地451輛救護車的意向訂單,其中第一批20輛救護車,春節期間已經在山東交付。
東風商用車也是第一批在沒有復工的情況下,發運出防疫類專用車底盤的企業。1月底開始,這些采用東風天錦底盤改裝成的多功能消毒車開始為武漢全市消毒,并成為全國多個城市移動戰“疫”的主要戰斗力。
與疫情賽跑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也成為東風商用車的主戰場。在全國數百萬網友的同時在線“監工”中,大批東風商用車出現在鏡頭中,東風天龍自卸車更是成為“網紅”之一。
90后的寧成是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一工廠焊裝1科的青年員工,也是這場抗疫戰中的志愿者。寧成先承擔了接送醫護人員的任務,之后又被編入物資運輸分隊,負責往火神山運送醫療物資,每天運3-5趟。由于人手緊張,寧成需要自己搬貨,自己駕車前往火神山,并在規定地點卸貨。凌晨兩三點回家是常有的事。當被問及現在有什么感受時,寧成說,“希望武漢早點好起來,加油!干就對了!”
活躍在各條公路上為武漢市民運送物資的東風卡車,也成為“逆行者”中的一員。根據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商用車”)車聯網實時大數據系統記錄,至少有超過6萬位東風商用車司機,在封城之后的17天里日夜兼程地戰斗在疫情前線,為疫區各類物資的及時配送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逆行的東風卡車,還有為逆行者保駕護航的東風服務人員。1月28日,大年初四,凌晨4點15分,東風商用車廣州東貿佛山4S店接到一個求援電話,有一輛運送醫療用品的冷藏車在高速上拋錨了。一接到電話,該店相關負責人立刻指導客戶把車拖下高速,并派服務人員開車200多公里趕到現場,快速把車主的問題解決了。不僅如此,該店派出的服務人員還帶上一些口罩、泡面、火腿腸送給了客戶。
為了給卡友們保駕護航,東風商用車面向全國各地執行疫情防控任務的客戶提供了4項無償支援服務,以及貸款買車的免收兩月月供等金融優惠服務。
從疫情爆發開始,東風汽車集團旗下各車企單位也多次行動,為疫區捐錢捐車捐醫療物資,為抗疫提供最需要的幫助。此外,東風在湖北本地和外地的東風員工中都設立了 “疫情應急指揮部聯絡人”,成為保障東風集體整體抵抗疫情工作順利進行的“領隊者”。
被暫停的改革:東風轉型的雙重挑戰
2019年年底,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東風汽車集團的國企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這一改革與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相融,讓東風汽車的轉型頗受業界關注。但疫情的突然到來,讓這一改革不得不劃上暫停鍵。
根據湖北省的統一要求,東風汽車旗下位于湖北的車企單位需從3月11日開始才能復工。與所有企業一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這成為東風過去一個月抗疫期間的常態。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汽車集團在湖北的產能總計241.2萬輛,其中,擁有東風日產、東風啟辰、東風英菲尼迪、鄭州日產、東風股份等七大事業部的東風有限總產能超過220萬輛,位于湖北省的產能為48萬輛;另外還有東風風神、東風本田的生產基地皆在武漢;神龍汽車旗下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致兩大品牌主要產能也都在武漢。
按照停工50天來算,東風汽車集團的營收總損失恐將超過百億。“對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經營管理部門正在研判。”東風旗下神龍汽車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但毋庸置疑,疫情帶來的損失將使東風定下的2020年攻堅任務更為艱巨。
2019年,中國汽車業迎來谷底,全年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較2018年下滑8.2%。東風汽車集團也未能幸免,2019年全年銷量360.8萬輛,同比下降5.8%。
與此同時,東風的改革在2019年加速明顯,在打造國企改革的樣本目標之下,東風的體制和管理模式變革、物流業務整合、內部資源整合,以及副業改革都在持續推進,大國企的瘦身增效、開源節流的效果初現。
與此同時,在國內汽車業全面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的大趨勢下,傳統車企普遍處于承壓中,東風提出的“新五化”(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路線和品牌升級戰略都尚處在起步階段。東風借助PSA(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的FCA(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案而與PSA簽署的新合作協議,也被認為將挽救神龍,同時給東風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東風的關鍵年份。按照計劃,新模式打造的新一代汽車——包括新技術的研發、新平臺的落地、高端品牌的啟動、新合資產品的引入——將在2020年邁出關鍵的一步,集團目標為銷售汽車375萬輛,利潤總額在400億元以上。
來自東風集團的最新消息顯示,2月17日起,總部位于深圳花都的東風日產、東風啟辰、東風柳汽、東風英菲尼迪、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以及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等企業已經陸續復工。
雖然東風集團位于湖北的多家車企仍無法正常復工,但各種形式的遠程辦公、在線服務、創新營銷已經全看展開。多家子公司都展開了線上看車、上門送車服務,同時提出取消或調整二月對經銷商的考核目標,以及在全國經銷店推出送車上門、延長保修等政策。業內觀點指出,無論危機還是商機,疫情對于東風的影響都將是深遠的。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