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程璐洋 7月7日上午,弘陽服務(01971.HK)在港交所上市,敲鑼儀式在南京弘陽廣場進行。
弘陽服務此次共發行1億股H股,發售價為每股4.15港元,集資額約4.15億港元,所得款項凈額約3.65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弘陽服務此次引入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李家杰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了1879.5萬股發售股份。李家杰也是奧園健康、燁星物業等物業股的基石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弘陽服務總合同建筑面積約為2760萬平方米,涉及167個項目,其中,在管項目94個,在管總建筑面積約為1580萬平方米。2019年度實現收入5.03億元,凈利潤5710萬元。
弘陽服務主要有三條業務線: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及向住宅物業業主及住戶提供社區增值服務。
其中,物業管理業務為其收入基礎,2017年至2019年,收入由2.23億元增至3.55億元,但占總收入的比重則由86.7%降至70.5%。同時,增值服務收入占比由8.5%增至24.1%,社區增值服務收入占比由4.8%增至5.4%。
雖然社區增值服務收入占比較低,但在三條業務線中,其毛利率水平最高,2019年為46.1%,遠高于物業管理服務的25.2%,非業主增值服務的21.2%,因此,弘陽服務表示要通過多元化客戶服務改善盈利能力。
自2003年在南京成立,弘陽服務作為弘陽集團全資擁有的投資控股公司,初期主要為根植江蘇省及長三角的母公司提供物管服務,包括自2003年起弘陽地產集團的住宅物業,和自2015年起弘陽地產集團及其附屬公司開發的商業物業。
其在招股書中表示,將繼續采取措施減少對母公司開發物業的依賴。能獨立、全權作出所有經營決策并獨立經營自身業務,于上市后亦將繼續如此行事。
從數據來看,2017至2019年,弘陽地產集團所開發物業占弘陽服務的在管總建筑面積由73.1%下降為61.8%,收入占比由62%下降至55.6%。降低對母公司依賴的同時,弘陽服務也在提升其他業務線規模,擴大第三方業務市場。同期,由第三方房地產開發商所開發物業的在管建筑面積分別占在其管總建筑面積的12.7%、14.7%及30%。
因此,關于募集資金用途,弘陽服務表示,約40%將用于選擇性策略投資及收購,進一步擴大物業管理業務規模,其中6成用于住宅物業類物管公司的收購與投資,計劃探索長三角、西南、華南及華中地區的收購或投資目標。
約30%將用于加強智能系統的研發及升級,其中的2650萬港元將用于研發“弘陽小鎮”業務一體化平臺及升級智能系統,旨在整合各種業務終端、改善不同平臺間的協同性及提升大數據分析能力。
其余30%將平均用于提升服務質量,人才招募、員工培訓及福利制度和公司營運資金。
上市當日,弘陽服務股價開盤報4.88港元/股,漲幅17.59%,截至收盤,弘陽服務報4.4港元/股,漲幅6.02%,總市值17.6億港元。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