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曉紅
一
是喜?人頭攢動的羅馬假日街頭、以及佛羅倫薩巷尾令人驚嘆的藝術家,包括撒丁島機場上世界各地簇擁而至的游客,無不詮釋2022年夏天對歐洲旅游業來說,是收獲的季節。
是憂?能源危機、極端氣候困擾下的歐洲似乎禍不單行。歐元兌美元近期再次跌破平價,且未能及時反彈;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8%,這昭示該國債務融資不易,或存在再次引發歐債危機的可能。
斷“氣”之陰霾揮之不去。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9月2日宣布通過北溪1號管道向德國輸送的流量不會按計劃恢復;不過,9月3日又表示——將通過烏克蘭向歐洲運送427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但這并不足以彌補預計運送的天然氣缺失。有報道稱,該公司寧愿燒掉天然氣也不履行合同。
歐元區8月CPI同比上漲9.1%,續創歷史新高,高于預期的上漲9%;能源價格8月上漲逾38%,依舊是通脹走高的主要原因。繼7月份加息50個基點后,市場目前普遍預計歐洲央行9月將有類似或更大幅度的加息。
“其中,愛沙尼亞的通脹率更達到25.2%,即使8月能源價格有所回落之際,歐洲通脹不跌反漲,反映歐元區全面性通脹已成事實,也似乎并非短期內可以有所回落。”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認為。而甫一公布的歐洲通脹數據也令市場大為震蕩。
在楊傲正看來,歐元區8月通脹再創新高,市場紛紛憧憬歐洲央行在9月8日的利率決議中,將會加息75個基點。貨幣市場定價更顯示,歐洲央行到10月將累計加息125個基點,也就是說,接下來9月和10月的會議上,將會一次加息50個基點,另一次75個基點,而就目前通脹再創新高的形勢看,市場更憧憬加息75個基點將會在9月發生。
野村則預計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將在9月加息50個基點,此后歐洲央行將在10月進一步加息50個基點,并在12 月和2月各加息25個基點,而最終存款利率將達至1.50%。經濟衰退將令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于2023年中期實施適度寬松的政策(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共50個基點)。
通脹數據公布后,德國央行行長Nagel即表示,必須采取強有力的加息行動,另一個管委會也指抗通脹之戰不容松懈。
其間,部分鴿派的歐洲央行官員曾表示,歐洲將迎來經濟衰退,認為不要效仿美聯儲的加息。包括“歐央行官員會否與美聯儲官員看法一致”更受市場關注,以及是否即使經濟進入衰退,但仍要以壓制通脹為首要目標,由此,楊傲正認為,歐央行加息步伐或將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也就進一步提振歐元。
二
9月2日,歐元對美元報0.9953(+0.08%),美元指數報109.53(-0.14%),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9186(+0.04%)。強勢美元周期下,非美貨幣走勢疲軟,尤其是多重負面因素疊加影響下的歐元格外掙扎。
再看第二個交易日,即9月5日盤中,它們分別報0.9920(-0.33%)、110.05(+0.48%)、6.9466(+0.40%)。其間,美元指數一度升至110.27, 歐元對美元跌至0.9878。
提及歐元之下行,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IsabelSchnabel接受路透采訪時稱,不對匯率水平進行評論。但他坦言,持續的匯率變動對貨幣政策很重要,因為它們對通貨膨脹的前景有影響。歐元已明顯貶值,特別是相對于美元。在面臨能源價格沖擊時,這一點更加重要,因為歐元區能源進口的很大一部分是以美元計價。
Isabel Schnabel直言,在這種能源供應沖擊的特殊情況下,匯率更重要。
當被問及市場對今年加息預期約為110個基點,直到周期的高峰期,總共為145個基點時,Isabel Schnabel反駁說,“我們已經轉向了逐次開會的方式,所以不再對未來的利率路徑提供任何精確的前瞻性指導。”
Isabel Schnabel并不否認,歐元區經濟正在放緩。歐央行在6月份確定的一些下行風險目前正在實現。消費者或企業信心等指標已經進一步下降。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明顯下降,不僅是在制造業,而且在服務業。
但另一方面,歐元區第二季度的表現相對較好,這表明有些地方的彈性正在支持經濟增長。這種恢復力體現在哪里?“一個來源是被壓抑的需求,這在服務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旅游業或許特別強勁。這可能會延續到第三季度,但在今年年底也許會減弱。”Isabel Schnabel說。
其解釋,歐元區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持續嚴重短缺,失業率處于歷史低位,空缺職位數量較多。這可能意味著,即使進入衰退期,企業可能相當不愿意大規模地裁員。這將支持家庭收入。最后,有財政政策試圖補償,至少是部分補償實際家庭收入的下降。
就勞動力市場而言,似乎歐美目前的情況頗為一致。諸如,據意大利統數據顯示,該國2022年7月,員工人數保持在2320 萬人以上,盡管自2021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小幅下降。當月,意大利就業人數略有下降(-0.1%);失業率則降至7.9%。
而電力和自由市場天然氣導致非管制能源產品價格加速上漲(部分受到燃料價格放緩的影響),并與加工食品和耐用品一起將通脹推高至一定水平(+ 8.4 %)。
在野村歐洲首席經濟學家George Buckley看來,歐洲能源價格持續攀升使之對歐元區經濟前景尤其悲觀。隨著生活成本危機的加劇,歐元區和英國將從本季度開始衰退并持續一年。在此期間,預計歐元區和英國的GDP將下降約1.5%。就目前而言,市場共識相對不太悲觀。
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意味著歐洲的通脹可能尚需一段時間才會見頂。雖然如此,旨在解決能源危機的國家一攬子財政政策在某些情況下對通脹產生的影響可能有限——這也取決于政府是否會調整能源單價。
8月29日,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成員Philip R. Lane在巴塞羅那中央銀行研究協會(CEBRA)2022年年會高級別小組 "高通脹和貨幣政策的其他挑戰 "上表示,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期間構成了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正?;拿黠@第一階段。
在完成貨幣政策正?;某跏茧A段后,歐央行即將舉行的9月貨幣政策會議將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Philip R. Lane說,“我們的首要目標是確保貨幣政策將實現通脹率及時恢復到2%的目標。在執行方面,這個新階段將包括以逐次會議(MBM)的方式來確定利率。”
PhilipR. Lane表示,目前通脹率遠遠高于2%的目標,在通脹率回到目標附近之前,可能會有一個漫長的階段。預計通貨膨脹在短期內將保持高位,主要是由于能源(特別是天然氣和電力)和食品成本在夏季有進一步上升的壓力,加上生產鏈早期階段的投入成本增加不斷轉嫁到零售價格。
也因此,無論是“8·26”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放鷹,還是“8·29”的歐央行會員發言,似乎均視“抵御通脹”為第一要務,甚至不惜失去經濟增長的代價?
IsabelSchnabel告訴媒體,通脹壓力不會迅速消失。即使正在進行的貨幣政策正?;?,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使通脹率回到2%。雖然疫情之下,經濟已適應(與之共存);但能源價格的沖擊太大,無法完全抵消。
不過,其又表示,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目前會出現長期的、深度的衰退。“甚至不清楚歐元區是否會出現技術性的衰退。我只是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只是,事實證明,近年來的預測相當困難。“我們正在努力改善預測?,F在有一些特定的后疫情因素,我們試圖將其考慮在內。例如,我們看到能源價格和生產者價格相對快速地傳遞到消費者價格中。”Isabel Schnabel說。
問題在于,IsabelSchnabel直言,不排除短期內通貨膨脹將進一步增加。但任何預測目前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很難預測通貨膨脹何時達到頂峰。
三
如果說,歐央行對此有些“束手無策”,那么錢袋子癟了的普通居民又能怎樣做呢?
當歐洲民眾不敢面對漲價數倍之高的電費、天然氣賬單,害怕直視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之時,政府何以為民解憂?居民紛紛抱怨:疫情封鎖的慘況都不及這次高漲的賬單。
莫非除了加息,以及提供相應的救助措施之外,只能聽之任之?
德國總理朔爾茨承諾,政府“很快”就會完成新救助方案的推出工作。“德國已經為冬天做好了準備,政府將通過新的一攬子措施來應對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表示。媒體稱,救助金額最高或將達到400億歐元,包括向中低收入人士發放一次性免稅補助等。
此前,意大利政府亦曾向低收入家庭一次性發放現金,以彌補家庭通脹損失;但近來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個不好的信號是:9月2日,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3.8%,當日最高觸及3.96%;9月5日盤中報3.935%,距4%僅一步之遙;兩個月前,該收益率自2014年以來首次超過4%,凸顯其經濟脆弱性。市場甚至擔心,意大利讓歐元坐在火藥桶上……
意大利官方開始教大家如何節省電費和煤氣費,以及減少丟棄那些依然可以食用的過期食品。
據當地媒體報道,意大利能源公司Enea在去年7月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生活中在各個方面更注意節能,關閉不必要的耗能產品,每年每戶家庭至少可以節省180歐元。
而在今年能源成本翻倍的情況下,只要稍加注意,節省下來的錢也會更多。因此,Enea能源公司也為大家生活能源節約來支招。
包括在食品方面,也可以盡量節約,不要丟棄那些仍然能夠食用,卻已過保質期的食物。因為生產食品同樣也需要消耗能源、水、土地等資源,這么做同樣可以節省能源。
意大利食品安全局還為民眾列舉了一份超過保質期,但依然能夠食用的食品清單。
意大利媒體就此算了一筆賬,以一對夫婦兩個孩子的家庭為例,僅食品飲料上,今年要比去年多支付846歐元;能源上,則今年比去年多開支2400歐元?;旧?,每個家庭今年的費用因為食品和能源漲價,平均將上漲3000歐元。
這其中,也有旅居羅馬的華裔通過價美實惠的國際運輸(火車)托運整箱食品或日常用品之方式,在國內采購物品再郵寄至意大利,試圖規避如猛虎一般的歐洲高企通脹。
但是,此輪前所未有的歐美大通脹并未阻擋人們向往旅游勝地度假的步伐……意大利顯然是受益者之一,其知名景點無不人滿為患;熱門景點撒丁島機場更是夸張,往返排隊的游客甚至席地而坐。
“從今年四月解禁開始,基本上就沒怎么休息過,游客用車需求非常旺盛,這其中的美國游客居多。” 一位駕駛奔馳八人座中型商務車的華裔司機說。但他稱,去年幾乎休整了一年,也幸好堅持了下來,否則可能等不到今日的(旅游業)復蘇。
這位華裔載客司機移居意大利十余載,但仍保持中國國籍。他顯然是少數派幸運者——三年疫情幾乎摧毀了一個行業,特別是那些專門服務中國游客的導游、翻譯、司機、酒店老板等旅游產業鏈接的從事人員,轉行的轉行,失業的失業;再不然就是放棄打拼多年的事業,回國定居;還有的生意人都回國了,考察一圈后,還是決定在外發展。
喜憂之間,有人不再迷失,有人還在彷徨;無法順勢而為者,唯有任其擺布?個體如此,市場主管部門也未必能有先前之明、運籌帷幄之策。
如果留意,會發現意大利的酒店、公共場所的能耗較大;以羅馬的傳統4星級酒店為例,其空調溫度設置很低,包括其衛浴燈光、衛具等硬件設施較為陳舊,可能均不符合當下環保節能的標準或要求。能源危機之下,長此以往,必定會有負面作用。
如此,相比意大利能源公司Enea號召居民節省需要從換燈泡開始,LED的能量消耗比白熾燈低六倍等,星級酒店的能耗無疑是小巫見大巫。
與此同時,一方面是意大利國家債務風險在累積;另一方面,仍有部分人在坐享國家福利……
一位39歲的意大利母親,育有一兒一女,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小學;該位母親身體健康,兩位孩子也正常在上學,有能力去工作;但因為她每月領到的補助金或救濟金可以養活一家三口,便懶得找工作。乍聽起來,令人匪夷所思。家長這般,讀高中的女兒也無所適從,覺得不用奮斗不用學習,也能衣食無憂,過上好日子。
這種福利制度有其普惠優勢,但被人鉆空子就難免露出破綻,飽受詬??;令人嘆息。
唏噓之余,歐元區迷失的何止是歐元再次跌破美元平價之惑,豈止是斷“氣”之困?也許,疫情沖擊+高通脹+能源危機只是“導火索”,真正需要反思的或是“歐元區背后的國家貨幣主權與財政體系需保持一致性”,即歐元貨幣統一,但歐元區的財政卻分散。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殷劍峰并不認為,近期歐元的頹勢是短暫現象。近期歐元的頹勢是2010年歐債危機的延續,隨著政府杠桿率的持續飆升,加之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歐元區的未來不容樂觀。
GeorgeBuckley表示, 隨著能源和食品等非彈性商品價格上漲,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將會減少。展望未來,這可能意味著更大的負產出缺口,從而導致通脹在中期內回到或低于目標水平。一個潛在的通脹上行風險可能來自家庭是否動用了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預期,未來10年,美國及歐元區的潛在 GDP 增長均值分別為 2.0%及 1.6%;并估計結構性通脹將在美國達到長期年均 2.8%(疫情前年均為1.8%),在歐元區達到 1.9%(疫情前年均為 1.4%)。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