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銀發族再就業需包容的社會環境

          聶日明2022-09-08 20:06

          聶日明/文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北京的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442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20.2%;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312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14.2%。報告稱,2021年是北京市近五年常住老年人口增量最多、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按國際通行標準,北京已經進入中度老齡社會。

          快速老齡化是全國普遍發生的事實。如果只計算戶籍人口,截至2021年底,60歲和65歲以上老人分別占北京戶籍人口的27.5%和19.8%;上海更加驚人,60歲和65歲以上老人占戶籍人口的36.3%和26.9%。

          中國人口凈流出地區的老齡化水平也很高,并且境況更令人擔憂。七普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人占比為18.7%,但城市和鎮兩類地區只有15.5%和16.4%,鄉村地區則高達23.8%。分地區來看,遼寧、江蘇、重慶農村地區的60歲以上老齡化率超過30%;吉林、湖北、四川等11個省的農村地區超過25%。

          老年人勞動能力弱,在傳統社會主要靠家庭供養,在現代社會則依賴社會保障。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城市里的老人參加高水平的職工養老保險比重很高,從七普數據來看,城市的60歲和75歲以上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為退休金的高達70%和73%,而農村僅有32%和33%,并且農村老人享受的退休金待遇水平有較大概率遠遠低于城市地區。

          即使有退休金的老人,未來也要考慮一個現實:隨著撫養比上升,養老保障水平會下降,單靠養老金無法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退休拿養老金但同時必須繼續工作,未來可能是很多老人不得己的選擇。

          目前的政策討論中,已經有一些解決方案,例如延遲退休和延長職工養老的最低繳費年限。延遲退休一方面降低了可領取退休金的年限,另一方面延長了繳費年限,可以緩解養老金的支付危機;現有享受職工退休待遇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有建議延長至20-30年。對于不少勞動者而言,這都意味著到了60歲還要繼續工作。

          可以說,未來銀發族再就業將成為常態。那么我們應當怎樣迎接這一刻?

          從老年人口自身的情況來說,隨著預期壽命的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在提高,老年人的定義原本就需要做一定的調整。政策應當在年齡之外引入健康的維度,允許健康的老人繼續工作,當前確實也有比較大的人群,健康情況和勞動生產率在60歲以后依然可以勝任原有崗位,尤其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在現在的環境中,也有一些機制將這些“老法師”返聘,但限于現有退休機制,無法形成常態。當然,延遲退休等政策也要照顧不健康的老人(尤其是重體力行業的勞動者),允許他們提前退休,否則會造成不平等。

          對銀發族的再就業,更為關鍵的是包容的社會環境。中國就業市場存在較為嚴重的年齡歧視,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往往限定了35歲以下,很多互聯網大廠則視35歲為老人。為什么會有年齡歧視,原因是多樣的,方漢明等人在2020年的一篇論文對比了中美勞動力工資的“黃金年齡”,即一個人在什么年齡拿到職業生涯中最高的工資。美國和2000年以前的中國這個“黃金年齡”(golden age)在45-55歲左右,而后中國的黃金年齡不斷下降,到2007-2009年降至35-40歲,中國的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知識和技術更迭太快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中國產業結構的特性,熟練勞動力的“經驗”價值不被重視。

          35歲的勞動者尚且如此,更大年齡的境遇可想而知。官方將男50歲、女40歲列為就業困難群體,顯然銀發族受到的歧視要比上述群體更加嚴重。在這一點上,體制內就業崗位的招聘應當首先清理各種年齡限制,為市場化主體作出表率,進而系統性消除中國社會各種非正式的年齡歧視。

          最后,我們還要注意銀發族再就業的擠出效應,如果全國就業崗位規模固定,老年人再就業意味著擠壓了年輕人,年輕人的內卷化會越發嚴重,尤其是體制內崗位,如果老年人到齡不退,年輕人也就進不去,目前在就業市場上年輕人群體本來就承壓很大。

          但是,就業市場不同人群的相互影響是復雜的,每個就業人口既是勞動者也是消費者,銀發族再就業后收入增加了,消費也會增加,這也有利于拉動其他就業崗位。要完成這個循環的關鍵還在于經濟要增長,就業市場要形成做大蛋糕的格局,而不能陷入存量競爭的零和游戲。

          (作者系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觀察網立場。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