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由華為和蘋果兩大手機廠商同時推出的衛星通信,究竟是怎樣的新功能,手機衛星通信時代來了嗎?
衛星通信,簡單說是讓手機連接衛星,衛星將信號中繼到地面基站,再與地面通信覆蓋的其他手機或者緊急服務中心取得聯系。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得建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一直以來,衛星通信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應用在急救、遠洋海運、極地探險等偏遠小眾的場景。
此次蘋果、華為兩家全球主流手機廠商同時在旗艦手機上推出了衛星通信功能。根據9月6日華為新品發布會信息,新品Mate50系列為北斗衛星消息提供移動終端硬件,支持北斗衛星消息功能。9月8日蘋果秋季發布會信息,iPhone14全系可連接衛星進行緊急SOS,用戶可以在沒有信號時進行通信,連接后,手機會自動將用戶的答案、位置、醫療 ID(如果已設置)和電池電量發送給專業人員。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在8月29日表示,蘋果在iPhone13中就完成了衛星通信的硬件開發。他認為,隨著自然災害和地緣政治沖突日益頻繁,衛星通信中的緊急短信、語音服務,可能會成為智能手機的必備功能。
在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飚看來,衛星通信對于手機來說并非主流功能,它的特點是高端、小眾,迎合愛好野外生存、愛好探險的、偏高端年輕群體的需求,兩家企業同時發布,可能會對其他國產品牌的旗艦機具有帶動作用,但是很難普及到更多中低檔位的手機中。
從華為和蘋果發布會提供的信息來看,兩者衛星通信的差別在于,華為是單向通信,用戶只能發信息,不能收,接收方可以收到求救方的信息,但是無法再回復一條信息過去。蘋果是雙向通信,如果接收方收到求救方的信息后,也可以給求救方回復一條信息。
根據華為發布會信息,手機支持的北斗衛星消息,可以彌補傳統通信的死角。根據Mate50手機的產品說明,用戶需在空曠無遮蔽處使用。首次使用前需要在有地面網絡的環境下,通過暢連App激活,此功能僅限于中國大陸地區(不含港澳臺地區)。
孔得建表示,中國北斗系統一直服務于政企和國家項目,技術較為成熟,運用到手機的民用場景,主要需要對芯片等進行設計。但北斗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導航,通信只是它延伸出的輔助功能。
根據公開信息,北斗系統由35顆大型的高軌衛星組成,主要是提供全天候、全天時和高精度的定位和導航服務。北斗的通信功能通常被稱為北斗短報文??椎媒ū硎?,與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不同,北斗系統本身具備雙向通信功能,可以通過北斗短報文服務收發信息。
根據蘋果發布會信息,公司也對新的衛星通信功能作出解釋:用戶只能發送文本信息,公司還創建了一種短文本壓縮機制來壓縮消息。同時,在空曠的環境中發送一條只需不到15秒,而在樹蔭等有遮擋的地方可能需要幾分鐘。
蘋果發布會信息顯示,發送信息的具體內容也不需要完全由用戶編寫,iPhone會預先加載一些重要問題來評估用戶的情況,并指示他們將手機指向何處以連接到衛星。這也是為了縮短用戶急救時間,用戶只需回答屏幕上的問題以獲得快速響應。消息將發送到由受過蘋果培訓的專家中心,這些專家可以代表用戶尋求幫助。蘋果的服務目前僅支持北美和加拿大地區。
孔得建稱,由于北斗短報文的系統容量是有限的,目前的北斗短報文服務還是僅以發送文字消息為主。在適用場景上,北斗短報文并不適合作為日常通信功能,多用于緊急情況下的應急通信。
在孫燕飚看來,推出一項小眾的新功能,華為和蘋果背后的用意不同。華為自身處在需要“活下去”的困難時期,高端旗艦份額被蘋果搶占,手機為主的消費電子作為曾經第一大部門,策略上較為激進,仍然要抓住一切可能增加產品的亮點;從發布會上的表現來看,蘋果顯然沒有將衛星通信功能作為重點,對衛星通信這一功能的宣傳,也較為保守,體現了蘋果對手機仍然保持穩健的策略。
孔得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手機廠商在應急體系下的衛星通信功能,和Starlink(星鏈)所指向的衛星互聯網是兩個概念。今年8月,國際商業航天公司SpaceX的CEO馬斯克宣布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合作,為手機提供衛星網絡直連服務。
孔得建稱,星鏈所提供的網絡,在速率和帶寬上更接近地面通信網絡。但是,就華為基于北斗短報文的衛星功能來說,在技術路線、性能上和前者存在區別,未來也無法僅僅依靠北斗短報文服務延伸至作為日常通信功能的衛星互聯網層面。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