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添加劑風波擾動醬油江湖 海天味業后市如何?基金經理現分歧

          姜鑫2022-10-09 22:01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洪小棠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

          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酸甜苦辣咸鮮等不同滋味的調味品龍頭正陷在“添加劑”爭議中。

          主角是海天味業(603288.SH),一端是調味品行業市占率龍頭,無論是醬油、調味醬還是蠔油都占據重要地位,另一端是資本市場上的市值龍頭,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被稱作“醬油茅”。

          一位短視頻博主使用食品添加劑“勾兌”醬油的視頻引發關注,海天味業旗下醬油產品被網友質疑是如此“勾兌”而成,隨著關注度的提高和輿論的發酵,有網友對比海天味業出口產品,發現國外銷售的醬油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海天味業被質疑執行“雙標”,對此,海天味業先后兩次進行回應,調味品協會也發文對此進行回應。但截至目前,該事件仍在輿論發酵中。

          根據調味品分類國家標準,調味品有 17大品類,其中醬油產業的銷售額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2019 年,調味品百強企業醬油產量份額占比 36%,其次是食醋占比 12%。目前,中國醬油行業前三強為海天味業、李錦記、中炬高新(旗下主要為廚邦品牌醬油)累計占比為33%。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天味業和中炬高新均已登陸資本市場;發源于中國香港且同樣有很高的認可度的李錦記并未上市;在2016年,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業上市,在銷售端迅速發展外,也構建了調味品上市企業的新版圖。

          海天添加劑風波,引發了公眾對于食品添加劑的思考。隨著消費者對新鮮的蔬菜、水產消費量的提升,生抽和高鮮醬油的消費需求增大,特別是零添加產品,整體來看,未來零添加醬油是一個重點增長方向。資本市場對此是否認同,又會給出怎樣的反應?

          添加劑風波

          9月底,有視頻博主發布添加劑勾兌視頻,引發網友對醬油添加劑的擔憂,認為海天醬油是“??怂箍萍际称?rdquo;(本意是科技與魔法融合的技術,網絡上暗指添加了各類食品添加劑制作的食品)。此后,又有網友曬出海天國內外銷售產品對比視頻:視頻顯示,海天在國內售賣的醬油,和它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等地的醬油,成分標識有較大區別。同樣是海天老抽王,在國內售賣的有若干食品添加劑,比如谷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而在日本售賣的海天老抽王,標示卻只有水、大豆、食用鹽、砂糖、小麥。上述5種添加劑中,前3種為增味劑,苯甲酸鈉則為常用的食品防腐劑,三氯蔗糖則為甜味劑。

          為了回應網友質疑,海天味業9月30日、10月5日兩度發聲明回應此事,稱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符合規定,國內國外產品內控標準是一致的,并未“雙標”。并表示,針對在事件中悉意造謠中傷海天品牌的短視頻賬號,公司已委派專業律師團隊調查取證,必將惡意造謠者、傳播者的法律責任追查到底。

          在第二份聲明中,海天味業還表示,是有人企圖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企圖用“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

          除此之外,中國調味品協會也在10月5日就此事件發表聲明,表示“因各國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不同,同一類產品的標準要求會有所不同。但是,標準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其生產的產品就是安全的”“支持調味企業依法維權,追究網絡造謠者的法律責任”,等等。

          無論是網友質疑,還是海天味業的回應,都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海天味業成立于2000年,其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民國時期的佛山古醬園(海天醬園)。1955年,公私合營,佛山25家實力卓著的古醬園謀略合并重組,組建“海天醬油廠”,這也是海天味業的前身。2014年,海天味業上市,自此開啟了海天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甫一上市,該公司市值就呈快速增長狀態。上市首日市值為497億元,到了2020年下半年,其市值突破6000億,并將中石化、萬科一眾白馬股甩在身后,而市值排在其前頭的僅剩茅臺和五糧液,因此,海天味業也被稱為“醬茅”。

          在此前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里,該公司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全年的目標來看,目前確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但對于目標,海天一向是非常嚴肅的,下半年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不會輕易放棄和放松目標,不會對目標進行調整,公司也在通過各種措施提振員工和經銷商信心,保存量,搶增量。

          如今看來,實現業績目標的壓力或又有所增加。

          資本市場的醬油江湖

          中國調味品行業歷史悠久,早在 5000 年以前,就有了“制鹽”的生產。

          調味品是指在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廣泛應用的,用于調和滋味、氣味, 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膩、增香、增鮮等作用的產品,是中國特色飲食文化的核心元素。

          醬油適應各種烹飪方式,例如小炒、涼拌、紅燒、清蒸、點蘸、燜煮、燒鹵、 拌餡等,面對中餐復雜多樣的做法,市場上的醬油也豐富多樣。

          在海天味業產品涵蓋醬油、蠔油、醬、醋等百余品種,醬油是其中最主要的產品,2021年醬油營業收入141余億元,也是醬油、調味醬以及蠔油三大主力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一個,高達42.91%。

          2019年,調味品百強企業醬油產量份額占比 36%,其次是食醋占比 12%,蠔油、醬類、味精等其它調味品占比僅為個位數。

          在此前海天味業的招股說明書中,其提到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者,一個是日本龜甲萬公司,龜甲萬公司是一家有 360 年歷史的日本家族企業,是日本調味品龍頭企業,主要生產醬油產品。另外一個是香港李錦記,1888年,李錦記創辦人李錦裳于廣東省珠海南水鎮發明蠔油,并創立李錦記。同海天味業一樣,李錦記也經營醬油、蠔油、蒸魚豉油等200余種調味品。

          而在A股市場,上述兩家公司均未上市。但在各大商超較為常見品牌廚邦、千禾背后的公司均已上市,也就是中炬高新和千禾味業。

          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5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廚邦”、“美味鮮”兩大品牌,產品涵蓋醬油、雞粉(精)、蠔油、醬類、料酒、醋類、食用油、腐乳、味精、汁類、火鍋底料等10多個品類。其中,醬油亦是其調味品板塊的營收貢獻大戶。

          最后一個登陸資本市場的千禾味業則成立于1996年四川眉山,2016年3月,該公司登陸上交所。其主打產品為零添加系列產品,例如千禾零添加醬油、醋等。

          在招股說明書中,千禾味業表示,由于多起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劑事件發生,使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抱有排斥態度。消費者的態度使食品生產企業對添加劑的選用更加慎重,對添加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同時,出于對健康的關注,消費者更崇尚以自然動植物為原料,經加工獲得的天然食品添加劑。 因此,具有營養、保健功能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劑發展迅速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功能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已成為世界各國食品工業新的增長點,而食品添加劑的功能化也成為國際和國內食品添加劑的發展趨向。

          盡管市值不及海天味業,但千禾味業在上市后也有著不錯的表現,其發行價為9.19元,最高點后復權的價格達到206元/股。

          但目前,在中國市場,醬油行業居前的分別是海天味業、李錦記以及中炬高新,合計占比超過市場三成,海天醬油一家的市占率高達15%。

          值得注意的是,與日本前三家醬油企業占比過半相比,醬油目前仍處于品類生命周期的黃金期,龍頭企業搶占小品牌市場份額導致集中度快速提升,行業已完成階段性擴產能,將由量增轉至價增階段。

          根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 百強企業醬油出廠價格繼續保持增長,2020 年達到 5605 元/噸,同比增長 4%,產品轉型升級順利進行中。醬油產業正在 向高質量發展過渡,距離行業天花板還有很大空間。

          伴隨著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生活,不斷提升健康飲食的標準,醬油也將向零添加演繹。

          此次添加劑引起網友如此高熱度的關注,也正是印證了這一趨勢。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調味品行業略顯低迷,行業整體個位數增速。華創證券研報顯示,根據其這幾年的持續研究,中國的醬油年人均消費量基本7.5L,醬油企業再要提升人均消費量很難,所以醬油市場毫無疑問是頭部企業的相互競爭。

          市場怎么看?基金經理有分歧

          截至9月30日收盤,海天味業股價報82.82元,市值3838億元,較市值高峰已跌去不少。而年初至今,海天味業股價下跌了12.6%。

          但在疫情影響下,調味品行業略顯低迷,行業整體出現個位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3月,海天味業交出了一份并不太理想的成績單:2021年,海天味業營收250億元,同比增長9.71%,增速創下2010年有業績披露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過去12年,有9年營收增速都是超過15%。去年歸母凈利潤為64.3億元,同比增長僅4.09%,增速創下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過去11年,有9年增速超過20%。

          市場對此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對于節后大盤,尤其是假期中風口浪尖上的海天味業,股價將如何演繹被投資者廣泛關注。記者采訪的多位基金經理給出的答案分歧較大。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目前不打算做過多操作,先觀察開盤后大盤及個股走勢,可能會有一定承壓,但更多可以被理解為情緒面的,這時候做過多操作可能會進一步造成異動。”

          該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未來對消費行業的觀察,主要看雙十一、雙十二能不能拉動一波消費,長期來看,個人對消費板塊整體保持樂觀態度。”

          北京一家中型公司權益投資總監認為,“我認為當下并不是所謂的‘消費降級’,而是消費分層,拿一些其他對標的公司來看,釀造和勾兌的價格同樣存在差異,只不過這家公司被拿出來了,在消費分層背景下,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價格。不過,短期來看各方面確實存在壓力。”

          “傳統消費行業尤其是某些龍頭公司即便這段時間跌下來了,但目前估值仍然很高,目前PE是57,高于行業20到30多倍的平均估值,我主要關注消費行業里面的新消費和有成長性的公司。”滬上一位券商系公募機構投研人士表示。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最新披露的中報顯示,共計467只基金持有海天味業,合計持有1.07億股,占流通股比的2.32%。

          從各基金持有情況來看,上證50、滬深300、消費類指數基金居多,持有海天味業的主動權益基金僅有31只,持有海天味業最多的基金為華夏上證50ETF,持股達952.95萬股,持有市值為8.6億元,占該基金股票市值的1.65%。

          而主動權益基金中,中加基金旗下中加聚隆六個月的第一大重倉股就為海天味業。不過該基金為偏債混合型基金,且規模僅為4700萬元,所以即便海天味業是該基金第一重倉股,但持倉市值僅為101.93萬元,持股市值并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為持有海天味業最多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持股數量為880萬股,持倉市值7.95億元,占該基金凈值比例為1.76%,排在全部持倉的第16位。此外,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鼎益、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景順長城內需增長等多只基金持有海天味業數量均超過100萬股。

          與此同時,泓德基金鄔川雁也是海天味業的“鐵桿粉絲”,其管理的泓德遠見回報、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泓德致遠、泓德臻遠回報、泓德豐澤、泓德卓遠等多只基金亦均持有海天味業。其管理的泓德豐潤三年持有期混合持有海天味業660.78萬股,較一季度還小幅增持了54萬股。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機構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證券、新三板、保險行業與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