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首席觀察】英鎊328歲,2022年滑鐵盧

          歐陽曉紅2022-10-25 11:47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曉紅

          “不知道這個國家怎么了!下一步會發生什么?”在養老金危機、首相辭職與市場崩潰中迷失的英國公民不無感嘆……

          還有英國人調侃:“我兒子已經經歷了四個財政大臣、三個內政部長、兩個首相,他才4個月大啊。”

          更有英國養老金危機親歷者直呼“幸好央行出來救市了!”并直言“毫無經驗的情況下推出減稅政策(迷你預算案),是差點讓養老金市場猝死的導火索”;其肇因在于無節制的減稅政策令利率飆升導致,因為不少養老金用來對沖利率及通脹風險的LDI基金中使用的利率互換(Interestrate swap)短期連續巨額虧損,若未能及時止損,由此或將耗盡保證金。

          這位親歷者舉例說,過去2個月因利率互換引發的虧損占到一個規模10億養老金資產的近一半;盡管該虧損并非真的價值損失,但會因此出現可怕的死亡螺旋,且會引起整個養老金市場(規模約1.5萬億英鎊)的連鎖反應——意味著這個龐大的市場差點垮掉。

          因此,其將矛頭指向已于10月20日宣稱辭職的英國首相特拉斯和英國財政大臣夸西·科沃滕,稱其幾乎憑借一己之力險些摧毀巨大的養老金市場。

          而10月19日出爐的英國與歐元區通脹數據更是雙雙“爆表”,英國9月CPI 在8月小幅回落至10%以下后,重回兩位數區間。數據顯示,英國9月CPI同比增幅回升至10.1%,核心CPI同比增幅上升至6.5%,均高于市場預期。

          據英國統計局,在截至2022年9月的12個月里,包括業主住房費用在內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H)上升了8.8%,高于8月份的8.6%,并回到7月份的近期高點。

          其中,對2022年9月CPIH年度通脹率上升貢獻最大的是住房和家庭服務(主要來自電力、天然氣和其他燃料,以及業主住房費用)、食品和非酒精飲料,以及交通(主要是汽車燃料)。

          此外,英國2022年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估計增長了0.2%,從第一次估計的收縮0.1%向上修正。

          另據外媒報道,截至6月末,英國逾200萬戶家庭拖欠電費。監管機構稱,英國有2347511戶家庭未支付電費,1858585戶未支付煤氣費。

          就在幾天前,MSAmlin Underwriting Limited (勞合社,MS AUL) 被英國央行審慎監管局 (PRA) 處以 9,695,000 英鎊的罰款,原因是其未能遵守與承保治理和監督、承??刂?、管理信息、數據質量、和風險管理策略和系統。

          盡管PRA稱,這些失誤發生在2014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但此時處罰機構,無疑也是在警示市場風險。

          或許,近期英鎊的市場表現亦昭示,風險正在累積……時隔37年,英鎊對美元匯率再次跌至近于平價。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9月中旬以來,新任英國首相特拉斯上臺后,英鎊匯率大幅波動;英美利差的走闊并未對英鎊匯率形成有效支撐。1)快貶階段,英鎊匯率由1.17一度貶至1.04,幾近與美元“平價”;2)反彈階段,英鎊匯率由1.07升至1.15升值7.36%;3)震蕩階段,英鎊匯率震蕩貶值1.19%。此外,9月中旬以來,10年期英債利率大幅波動,英鎊匯率與國債利差之間的分化明顯加劇。

          10月25日盤中,英鎊兌美元匯率報1.1285;美東時間10月24日,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3.746%。

          趙偉認為,減稅計劃導致預期混亂與信任危機,或是本輪英鎊波動的主因。短期,從交易面來看英鎊兌美元“平價”位附近或有支撐;但中期基本面惡化、政策面掣肘下,英鎊跌破“平價”或在所難免;并指出,歐美步入衰退、疊加能源價格高企,無疑將加深英國衰退程度,對英鎊匯率形成拖累。“就政策內容而言,大規模的減稅計劃加劇市場對償付能力的不信任,并直接刺破了英國養老金危機。”

          而英鎊大幅調整的同時,英國股債市場同樣受到顯著沖擊。趙偉認為,英債利率飆升,LDI養老金被迫拋售英債,陷入死亡螺旋,若拋售潮趨于惡化,英央行或難完全應對,同時短期違約風險也值得關注。

          高通脹、養老金危機、債務風險、政局動蕩……此時的英國深陷泥潭之中,這個800年前就用《大憲章》將權力關進籠子的國家緣何有今日?誰能力挽狂瀾,扭轉局勢?

          “修復特拉斯留下的經濟爛攤子可能遠非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能力所及。”有關評論員直言不諱,并稱,若其成功復出,這位前首相將沒有什么工具可以用來克服英國的問題。

          就在特拉斯辭職后,約翰遜乘坐來自加勒比海的航班抵達蓋特威克機場欲參與競選。

          不過,當地時間10月23日,約翰遜退出保守黨黨首競選。原因在于,他認為議會中,缺乏一支團結一心的隊伍,因此將無法有效治理。據媒體報道,他曾找兩位競爭對手,即里希·蘇納克(RishiSunak)和彭妮·莫當特(Penny Mordaunt),三人進行了長達3小時的談判,協商為了國家利益走到一起,但最終未能達成任何協議。

          24日,英國執政黨保守黨黨首競選結果出爐——作為唯一一名候選人,前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自動當選英國保守黨新黨首,他將接替上任僅45天即辭職的特拉斯,在本周出任英國首相。

          資本市場給予正面反饋。當日,英國富時指數報收7013.99(+0.64%),德國DAX、法國CAC分別報收12931.45(+1.58%)、6131.36(+1.59%)。

          據悉,1980年出生于英國南安普頓的蘇納克畢業于牛津大學,獲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該學位以培養英國政治家而聞名。大學期間,他是大學投資協會主席。外媒報道,蘇納克曾在倫敦的高盛公司擔任分析師,還曾在一家對沖基金工作,并在進入政界之前共同創立了另一家對沖基金。他在2015年成為保守黨議員,2020年2月13日成為英國財政大臣。2022年7月5日,因對時任首相約翰遜的領導失去信心,蘇納克從政府辭職。

          蘇納克說,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但面臨深刻的經濟危機;這也是他為什么有資格成為保守黨領袖和下一任首相;其將修復英國經濟,團結黨,為國家做出貢獻。

          他表示,自己擔任過財政大臣,幫助經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F在面臨的挑戰更大,但是如果做出正確的選擇,機會也將是驚人的。

          但保守黨內部也有人對此存疑,認為蘇納克當初的辭職表示其對公眾漠視與缺乏承諾,并稱“(保守)黨已決定將領導人更換為我們拒絕的人”。

          如此,一連串戲劇性突變暗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史上第一個具有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幣——328歲的英鎊在2022年遭遇滑鐵盧,在躁動中迷失,且猝不及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英鎊之崛起始于現代金融信用體系及戰爭,且得益于工業革命,英國國運“亨通”——曾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英鎊助力英國升級為金融帝國,倫敦更是成為當時全球的金融中心——英鎊紙幣變成黃金的替代品,可謂史上首個具有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幣。

          根據皇家憲章,作為一家私人銀行,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旨在籌集資金以資助與法國的戰爭,逾1200人購買了總計120萬英鎊的股票(當時稱為“銀行股票”)。第一批股東來自不同背景、行業和專業,包括木匠和雜貨商、商人、醫生、騎士和皇室成員。英格蘭銀行于1946年被政府收歸國有,大約在這個時候,歐洲其他中央銀行也從私有制轉變為公有制。

          不過,戰爭也將英國拉入衰退深淵,英鎊伴隨一戰的到來,最終走上衰落之路。一戰令英國由債權國變為債務國:戰前美國欠英國約30億美元,戰后英國倒欠美國47億美元。在此期間,即1922年愛爾蘭脫離英國獨立事件,堪稱英國國力趨弱之轉折節點。英鎊國際貨幣地位也由此岌岌可危(這也難免令人感嘆英國折騰三年之久的“脫歐”事件)。

          上世紀30年代,受全球經濟大蕭條的沖擊,英鎊日趨式微;接踵而至的二戰亦顛覆了英鎊和美元的國際地位:1939年,1英鎊可兌換4.86美元;二戰爆發期間,英國實行外匯管制,英鎊和美元固定在4.03。

          此后英鎊開始大幅貶值。從時間線來看,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從1英鎊兌3.5美元貶至2.80美元;1967年11月,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至此,在二戰以后建立的——以美元為首的國際貨幣體系基本形成。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英鎊轉變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美國則再次建立了石油美元體系,令美元依然一家獨大。

          2013年1月23日,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首次提及脫歐公投。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2017年3月1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準“脫歐”法案,授權特雷莎·梅正式啟動脫歐程序。2018年6月26日,英女王批準英國脫歐法案,允許英國退出歐盟;其時,英鎊兌美元匯率1.34;2021年6月曾升至1.42; 之后,便一路下行;尤其今年4月開始,加速貶值,直至2022年10月25日的低位1.09。

          “脫歐”之后,英鎊失去歐盟在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依托,或進一步被邊緣化。盡管,英鎊目前仍是重要的國際計價結算貨幣。而國際貨幣之基礎,恰在于強大的經濟綜合實力作為支撐,以及幣值長期穩定。

          今天而言,英鎊從崛起到衰退,根源在于其賴以夯實的基礎被動搖……

          在招商證券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謝亞軒看來,《廣場協議》已成往事。歷史有驚人的巧合之處,推動美元指數從1985年初歷史高位回落和促成廣場協議達成的力量來自英國。根據保羅·沃爾克在《時運變遷》中的記述,當時由于“撒切爾首相的新聞發言人所做的極不妥的評論”,英鎊兌美元匯率“達到前所未有且讓很多英國人感到羞辱的1:1的水平”。“撒切爾夫人馬上給里根總統打電話,敦促美國干預以支持英鎊,同時建議更大力度、更大范圍地干預”。“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請求。”“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是美國在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行動中最堅定的盟友,她本人同總統關系密切,并和我們中的不少人有很好交往”。

          當前,“我們可以期待再次由英國來發起匯率政策的協調嗎?英雄無覓,時隔37年后的2022年英鎊兌美元匯率確實又再次接近平價,但前首相特拉斯卻不是撒切爾夫人。”謝亞軒感嘆道。

          不過,即便如此,一部《大憲章》或許藏著英國800年“長治久安”的秘密。

          北京大學教授錢乘旦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憲章》提供了一些宏觀命題。他認為,英國的道路是成功的,否則也不會成為世界上領現代化之先的國家。雖然說漸進式道路決定了行進的速度可能比較慢,但是它走出的每一步都是穩定的,不會忽進忽退,國家穩步向前,政權變了也不會反復。

          “我有強烈動機來告訴人們在交易心理層面上應對極端事件的故事。”全球宏觀大師、HonTeAdvisors, LLC 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Alex Gurevich說。

          通常,錯誤并非缺乏信息或情報的結果,而是未能正確處理信息和做出適當決策的結果。Alex認為,有時最壞的結果已經定價,市場可以先于經濟出現轉機,時間是終極優勢。

          如果說,2020年是黑天鵝滿天飛;那么,2022年則可能是灰犀牛滿地跑;英鎊困局背后既是經濟滯脹的現實狀況,更是歐洲整體困境的縮影。

          瀕臨危機的英國與英鎊均在提醒人們:需為危機做好準備。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經濟觀察報首席記者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貨幣市場、保險資管、財富管理等領域。十多年財經媒體從業經驗。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