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普華永道: 區域性銀行面臨三方面挑戰

          姜鑫2022-10-25 16:06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經營不善、資產規模萎縮、不良率抬升,區域性銀行發展正遇到挑戰,該如何破局?

          10月25日,普華永道發布了《區域性銀行破局之路——2022中國區域性銀行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區域性銀行在中國銀行業體系中已占據重要地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守住甚至占領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末占比達到26.4%。但區域性銀行在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方面仍面臨嚴峻的挑戰。

          挑戰

          據了解,普華永道思略特首創“中國區域性銀行高質量發展指數”(以下簡稱“高質量發展指數”),采用資產規模、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多維度數據和覆蓋不同資產規模梯度的樣本銀行,并從客觀性尺度和可得性樣本的角度進行多重驗證,全面評估區域性銀行發展情況,反映整體競爭力水平。

          報告顯示,區域性銀行面臨著資產規模增速放緩、資產質量下滑、凈息差收窄等方面的挑戰:

          一是區域性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內生增長轉型迫在眉睫。資產規模增速放緩成為多數區域性銀行面臨的問題之一,據統計,2021年僅60%的樣本銀行資產規模能夠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國內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資金需求密集的基建、房地產行業整體融資需求減弱,區域性銀行與地方經濟保持同頻共振,各梯隊樣本銀行均呈現出增長乏力的狀態。

          二是資產質量下滑問題突出,優質資產獲取能力亟需提升。報告顯示,2021年,有19%的樣本銀行不良貸款率超過2%,該比例較2014年上升了9個百分點。且不同梯隊的銀行均出現了不良率的上升,整體上規模超過5000億元的第一梯隊區域性銀行資產質量優勢仍然存在但較過去有所收窄。

          三是凈息差收窄,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利率市場化的演進對各類區域性銀行都造成明顯沖擊,也對銀行通過客戶經營在負債端獲取低息儲蓄和資金留存、在資產端對客戶進行風險定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統計,93%的樣本銀行凈息差呈現收窄趨勢,2014-2021年,樣本銀行整體凈息差水平從3%左右下降至2%,其中第三梯隊中小區域性銀行的凈息差下降最為明顯。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金融行業合伙人楊樺表示:“我們編制的高質量發展指數能夠以指數形式直觀、具象地展現當前區域性銀行的發展特點和趨勢,分析驗證區域性銀行分化加劇已成客觀事實。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困局,區域性銀行必須重新思考戰略方向和發展路徑,通過業務模式轉型和數字化轉型構建核心競爭力。”

          報告顯示,中國區域性銀行高質量發展指數均值下行,強弱分化顯著。2014年至2021年期間,區域性銀行高質量發展指數均值呈下降趨勢,均值從0.354(2014年)下降至0.263(2021年)。87%的樣本銀行2021年的高質量發展指數數值低于2014年水平,僅13%的銀行能夠穿越周期實現逆勢上升。

          如何破局?

          報告結合全部樣本銀行八年的高質量發展指數表現及排名變化特點,篩選出四類有代表性的銀行,分別為“持續領先型”、“穩步上升型”、“高開低走型”以及“低位徘徊型”,總結領先銀行的成功經驗及表現相對落后的銀行的發展教訓。

          基于對“持續領先型”及“穩步上升型”銀行的深入研究,普華永道提出成為卓越區域性銀行的四大領域成功要素:1)擁有清晰、穩定的戰略主線、戰略執行力和戰略定力;2)經營特征鮮明,在特定客戶、產品或服務上形成優勢;3)勇于變革、組織敏捷,以效率和體驗構筑護城河;4)高管任職時間較長或繼往開來、戰略思路有延續性,且具備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

          而對于陷入經營困局的銀行,普華永道認為落后者源于隨波逐流,墨守成規。他們缺乏明確市場定位,依賴粗放增長;轉型力度不足,業務模式傳統,進而由于客群經營能力薄弱,進入客戶逐漸流失負向循環。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金融行業主管合伙人張挺表示:“區域性銀行應拋棄原先以外在規模為重的理念,轉而注重內涵價值,成為高質量、有特色、可持續的穿越周期的‘卓越銀行’。圍繞‘基礎客戶、基礎業務’,深耕本地,摸索出一條區別于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差異化發展路徑,看似‘平凡之路’,反而會成就區域性銀行的‘不平凡’。”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機構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證券、新三板、保險行業與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