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斌/文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加本幣使用,降低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中的貨幣錯配難題,降低儲備資產風險,是中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是世界對人民幣認可程度提高的需要,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格局多極化調整的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從探索和累積經驗的穩慎階段步入制度設計與行動的有序推進新階段。
今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的權重由 10.92%上調至 12.28%,肯定了中國貿易和金融全球影響力的提升,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IMF(COFER)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2季度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占比2.88%,比2016年末上升了1.8個百分點,是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SWIFT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末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曾超過日元,成為世界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今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占比2.44%,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人民幣坐穩了全球第五大儲備和支付貨幣的位置。
從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來看,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依據IMF的數據,以市場匯率計算,2021年我國GDP達17.74萬億美元,占世界比重達到18.3%。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2021年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WDI)數據庫測算,2013-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七國集團(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25.7%。這表明中國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經濟正處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依托我國超大市場規模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關系和經貿格局。
中國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和中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有序推進階段,以適應新時代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貢獻率、影響力,適應暢通雙循環為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新動力,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包括二個有機組成部分:頂層設計和市場驅動。
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確保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人民幣國際化的著力點放在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上,服務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資金的收益率就具有實體經濟利潤的支撐,并體現出跨行業收益率的相對平衡,避免資金對特定行業過度追逐導致的泡沫,就能夠統籌好人民幣國際化與風險防范。
人民幣在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上,扮演著貨幣定價和媒介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要降低新發展格局下人民幣匯率面臨的難題:貨幣錯配。如何克服貨幣錯配導致的匯率風險暴露是一個普遍的難題,貨幣錯配被證明是低效的,會降低福利水平。通過有序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減少貿易投資結算的匯率風險,避免匯率波動風險對高質量發展的造成不合意的擾動。相對穩定的價格預期有利于市場主體免受非預期價格波動的擾動,這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和投資預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匯率形成機制是高水平開放中的重要一環,要實現高水平開放助推高質量發展,跨境貿易和投資的相對價格就必須保持穩定。但開放又會帶來資本的跨境流動,導致匯率波動。因此,在技術上需要設計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為了掌握匯率引導的主動權,高水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意味著要建立以在岸為主、在岸和離岸市場良性循環的匯率市場。
為了引導、促進人民幣參與國際大循環,人民幣需要提供全球安全資產,發揮人民幣的避險屬性,降低人民幣應對外部不利沖擊時的波動。高質量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的發展將提供市場底層的安全資產。
市場驅動:貨幣作為國際貨幣需要有穩定的幣值、便捷廣泛的國際交易清算網絡和自由兌換的制度安排,以滿足價值度量、流通支付手段和儲藏功能這些貨幣的本質屬性。支撐國際貨幣本質屬性的是每單位貨幣衡量的財富價值以及這種財富價值在全球的自由配置。穩定的幣值、便捷的全球交易網絡、對人民幣定價的商品與資產需求增加以及穩健的匯率風險管理是提升市場驅動力的四大基礎。
新增商品及勞務價值越多,貨幣發行也相應越多,用商品和勞務計算的貨幣價值不發生變化,或發生較小的變化,就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幣值。中國經濟增長是貨幣發行的內生基礎。
便捷的人民幣全球交易網絡是降低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成本以及提高使用人民幣安全性的金融基礎設施。
國際上對人民幣定價的商品與資產需求的增加,是貨幣發行的外生基礎。著力于發展實體經濟,著力于創新驅動發展經濟,可以創造出差異化的商品,被世界消費者渴望需求,也因此擁有貨幣定價權,這是供給側改革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是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需求國之一,發揮需求側(市場)的吸引力,也可以延伸至貨幣定價權,這是需求側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市場主體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有助于匯率相對穩定,而相對穩定的匯率反過來有助于實現匯率風險中性管理理念。外匯市場的供求要客觀反映實體經濟和跨境投資的真實供求,培育出市場穩健的匯率風險管理風格,最大限度降低外匯市場的投機行為。
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加本幣使用,降低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中的貨幣錯配難題,降低儲備資產風險,是中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是世界對人民幣認可程度提高的需要,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格局多極化調整的需要。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