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偉/文 2022年10月27日,俄烏戰局進展到第二百四十六天。
這場戰爭爆發8個多月來,最引人注目的攻防戰,應該就是4月、5月期間發生的圍繞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的爭奪。當時有兩個傳說,一個是這座鋼鐵廠地下有6到8層、設施堅固可以抗核打擊,一個是守軍里有北約的高級指揮官(大魚)。于是,這座鋼鐵廠激烈的攻防就占據了全球媒體的重要頻道和版面。
現在,有跡象表明,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的首府赫爾松市,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類似亞速鋼鐵廠攻防戰的熱點。
一方面,烏克蘭軍隊多次公開發誓,一定要拿下赫爾松,而且已經通過凌厲的攻勢,收復了赫爾松郊外近90個定居點,兵峰直指城區;另一方面,從10月19日開始,俄方大規模轉移赫爾松城區的居民,數萬居民撤離到了第聶伯河東岸,遠離戰場。
10月21日,美聯社從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出新聞,稱爭奪赫爾松市的戰役即將打響。
一個星期過去了,這個“即將打響”的戰役,并沒有打響。
為什么?
筆者覺得,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俄烏雙方的戰斗力和戰斗意志均成強弩之末,戰爭烈度較初期大幅度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是戰爭的規律,古今中外皆然。想當初,亞速鋼鐵廠的對陣雙方,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拼死抵抗,“為有犧牲多壯志”,那樣的心氣,現在的對陣雙方,還有嗎?況且,即使是那樣的心氣,在堅守了近兩個月后,守方近2500名人員還是從地下走出,選擇投降。
最近一段時間,雖然俄烏雙方實控線發生明顯變化,烏方收復不少失地,但不可否認,烏方取得的戰果,大多為俄方主動放棄的,不是烏方力戰取得的。戰爭的烈度,與戰爭初起時相比,真的是下降很多了。
第二,俄軍以退為進,烏軍如若進攻需做周全準備。
對于俄軍的戰斗力,不少觀察者認為“拉胯”。但持平而論,俄軍3月份從基輔撤退、5月份從蛇島撤退、8月份從哈爾科夫撤退,這幾次撤退都應算是審時度勢的明智之舉,俄軍在戰術上并沒有一直打呆仗。
具體到此次赫爾松的布防,俄軍的戰術似乎更高明了一些。一方面,撤退居民,既減輕了后勤補給的壓力,又有利于守城部隊放開了打,而且,守城的部隊增加了;另一方面,在河的東岸設置防線和陣地,防止烏軍一旦占領了赫爾松市區后乘勝跨河追擊,河東岸的陣地也可以給赫爾松守軍以炮火支援,甚至可以主動撤軍,待烏軍進入市區后進行炮火覆蓋,然后再殺回去。
這種布防態勢,烏軍也注意到了。10月24日,烏克蘭軍事情報負責人基里洛·布達諾夫表示,俄軍制造了一切都消失的錯覺,事實相反,他們(俄軍)在那里(赫爾松)部署了新的軍事部隊,并在城市街道做好了抵抗準備。
現在,烏軍面對的,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一塊硬骨頭,怎樣下手,恐怕要做更周全的謀劃。
第三,與赫爾松相比,新卡霍夫卡大壩更有可能爆發激烈的攻防戰。
赫爾松市區東北方向60公里左右,就是新卡霍夫卡大壩。在這個地方爆發激烈攻防戰的可能性,比赫爾松市區要高。
因為,這是克里米亞半島的水源地。
從1961年到1971年,前蘇聯用整整10年的時間,修建了一條402公里長的北克里米亞運河,徹底解決了克里米亞半島缺水的問題。這條運河的起源地,就在新卡霍夫卡附近。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占據之后,烏克蘭關閉了運河。此次俄烏戰爭爆發后,占據赫爾松的俄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打開這條運河。
水是生命之源。從這個角度講,新卡霍夫卡對于俄羅斯、對于克里米亞的重要性,要遠高于赫爾松。這一點,俄羅斯明白,烏克蘭也明白。
所以,如果將來有一天,赫爾松市區沒有動靜,反而是新卡霍夫卡大壩爆發激烈的戰斗,一點也不奇怪。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