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偉道來 | 第265天,沖突未停,和平進程似有啟動跡象
俄、烏之間如果開始談判,啟動和平進程,什么時候正式開始呢?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采取軍事行動。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全境將進入戰時狀態。
俄、烏之間如果開始談判,啟動和平進程,什么時候正式開始呢?
雖然俄、烏之間停戰是不可能的,但是?;?、啟動和平進程,則是可能的。
2022年11月8日,俄烏戰局進展到第二百五十八天。
能源的問題解決了,歐洲被拉住了,接下來,如何對付烏克蘭的索取就成了美國的當務之急。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普京和俄羅斯方面還從未像現在這樣,及時修正錯誤決策,以十分溫和的語氣向西方喊話,隨時恭候與西方的對話。
在筆者看來,俄羅斯暫停糧食協議,是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首先,俄羅斯面臨巨大的道義壓力。其次,暫停協議之后,俄羅斯如何善后,是一個難題。
現在,有跡象表明,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州的首府赫爾松市,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類似亞速鋼鐵廠攻防戰的熱點。
第一,美國不能戰勝對手,更不能失去隊友。第二,沒有政治上的自主自立,歐洲的經濟繁榮就是一個隨時可以被刺破、消減的泡沫。第三,自不量力害慘俄羅斯。第四,軟飯硬吃一時快,長袖善舞是正解。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還是歐盟,寒冬已至,“往后的形勢會更加困難”。
這兩張牌,威力太過強大,等同于大小王,目前都處于備而不發狀態。
拜登說,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個“理性的人”,但在“入侵”烏克蘭這方面“完全失算”。
美、俄雙方都還沒有下重手、下死手,雙方都還留有余地。
在戰場之外,擺在歐盟領導人面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如何度過這個寒冬。
北溪大泄漏,再一次凸顯了歐洲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對來自俄羅斯的能源愛恨交加、欲罷不能。
如果俄羅斯軍隊和俄占區地方武裝頂住了烏克蘭軍隊的這一波攻擊,那么基本可以斷定,戰略相持階段就會到來。
在復雜膠著的俄烏戰爭中,終于,俄羅斯點燃導火索,開始引爆迄今最大的一枚“炸彈”,將烏東的盧甘斯克、頓涅茨克以及烏南的赫爾松、扎波羅熱等4個州并入俄羅斯版圖。
俄烏戰局進展到這個程度,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俄烏軍隊綿延2000多公里的戰線,表面上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背后的實質,則是交戰雙方實力、資源、意志的較量。
3月協議,是交戰雙方談判的結果。9月協議,更像是烏克蘭向北約提交的成為預科班成員的申請書。申請書的后面,附著一張成績單,上面的成績節節攀升著:2000、3000、6000、8000。
純從軍事技戰術這個角度看,這一回合是烏方獲勝、俄方止損。
油、氣雙殺撲面而來。普京當然不會束手就縛。他大概會更忙。
總的來說,俄、歐斗“氣”,俄羅斯之所以沒有把話說死,沒有把事做絕,是因為這種供需關系對雙方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俄羅斯和西方在石油上的較量,也是如此。能源戰爭難分勝負;在俄烏戰場上,雙方也陷入膠著。
這一段時間的俄烏局勢,有三大焦點:核電站風波、烏克蘭的大反攻、俄占區可能舉行的入俄公投。
無論是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來說,還是對美國總統拜登來說,在烏克蘭戰場上,他們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既然美國在芯片產業鏈占據如此巨大的優勢,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出臺這么一個法案,并把芯片單獨列出來進行加強呢?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有近9000名烏克蘭軍人陣亡。這個數字是否包括外國雇傭兵,尚未可知。
烏克蘭一方最近一段時間確實加強了攻勢,加上烏克蘭和美國、西方在媒體宣傳上占據絕對優勢,給外界的感覺,似乎這場戰爭的烈度正在急劇升高。果真如此嗎?
這五道護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俄烏沖突不至于無限制升級,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場沖突對國際社會、國際經貿的沖擊,意義深遠。
在俄烏沖突結束、或緩和、或達到某個臨界點之后,俄歐天然氣貿易大概率會恢復正常,歐盟將依然是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海外客戶。
俄羅斯第三階段計劃,就差揭開最后一層面紗了。
7月14日,俄軍空襲了烏克蘭西南部城市文尼察,之后美國方面作出了奇怪的連續反應,烏克蘭政府也有了不同尋常的動作。這些信息顯示,俄軍的這次空襲具有特殊意義。
所謂常態化,是指無論美國等西方國家、還是俄羅斯、烏克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會在戰爭、建設、經濟發展、貿易等方面取得一種平衡,均衡分配各自的國家資源、照顧國際貿易的輸出與需求,而不是像戰爭一開始那樣,相關各方不顧一切、竭盡全力想要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
沒收俄羅斯政府資產和富豪的資產用于烏克蘭戰火重建,這樣的觀點自開戰以來就不斷出現,但美國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步調并不一致、態度也不十分明朗。
俄羅斯駐華大使杰尼索夫的一句話卻讓現場的氣氛顯得格外凝重。他說:“我出生在烏克蘭,母親是烏克蘭人,我比在座的每一位不停抨擊我的國家的人都更對這場悲劇感到痛苦?!?/p>
澤連斯基和朔爾茨,都是希望戰爭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的。那么,這場戰爭會不會在冬季來臨之前結束呢?
烏克蘭疲勞這個現象,最近才被外界關注到,它除了體現在民意中,還體現美國、歐盟等援助方越來越有心無力,以及被媒體有意忽略的角落——分散在歐洲各個國家的數百萬烏克蘭難民。
普京所謂的經濟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發展所需的不被外部力量所控制、所挾持的能力。正是因為俄羅斯有經濟主權,所以在普京看來,西方對俄羅斯發起的經濟閃電戰失敗了。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如果想以糧食作武器,還是應該慎之又慎、適可而止。
烏克蘭有心無力,俄羅斯有力無心,這就是目前的狀態。這個心,就是人心。人心所向,決定著戰爭的走向;力量強弱,決定著戰爭的勝敗。
俄烏戰局進展到現在,向外界展現了俄羅斯與歐盟的一種非常奇特、甚至是看似顛倒的雙邊關系。
從2018年開始,歷經特朗普和拜登兩任政府,美國的對華策略進行了4次明顯的調整。這4次調整,給中美關系和國際局勢帶來了不確定性,影響深遠而復雜。
如果俄羅斯宣布特別軍事行動第二階段結束,烏克蘭方面顯然不能接受。接下來,俄烏雙方在實控線附近,是長期對峙,還是烏方主動發起收復失地的反攻,主要由美國和北約來決定和操控。
現代戰爭是一場混合戰、綜合戰,其中一個作戰模式是認知戰。專家學者對認知戰有一些專業的定義,但從實質上講,認知戰其實就是輿論戰、宣傳戰的升級版。
烏方這個可能的反擊,標志著俄烏攻防的逆轉。這個反擊如果真的有,尚有兩個謎底等待揭開:第一,從哪里反擊,是頓巴斯地區,還是赫爾松地區,或其他地方?第二,時間是什么時候,是八月中旬以前嗎?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勝利日發表的這篇講話至少有三個不同尋常之處。這三個不同尋常之處,加上美國北約的言行,再一次為我們昭示了俄烏戰爭的三個特點。
在國際舞臺上,站穩立場、保持定力是至關重要的。
戰爭的目標隨著戰事的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是一個客觀規律。在特別軍事行動第一階段結束,拿下基輔的計劃作廢之后,普京最新的目標是什么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現在這個局面,造成了這個暗無天日(鋼鐵廠守軍和平民都被困在地下)的人道主義災難呢?
即使在俄烏戰爭空前激烈、打得難解難分之際,中、美、俄依然保持著必要的溝通,尤其是中、美防長的通話,是間隔了21個月之后、在美方的主動要求下重新聯通的。
如果澤連斯基政府真的向美國為首的七國集團提出500億美元援助的要求,并且真的發行零利息債券的話,這將是震驚國際金融界的重大事件,或者說,這是一個笑話。
自從3月25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特別軍事行動”第一階段基本完成,迄今整整18天了,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的所謂“頓巴斯戰役”迄今沒有打響。
烏克蘭正加緊備戰,準備與俄羅斯決一死戰。決戰的地點就在頓巴斯地區。這場決戰可以被稱作頓巴斯戰役。這場頓巴斯戰役其實已經打響。這場戰役正走向最終的、最慘烈的對撞。
布查事件再一次證明,普通百姓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由于3月29日的俄烏雙方第五輪談判出現了明顯的積極進展,市場迅速作出反應,股指上漲、油價下降。
無論是對于烏克蘭而言,還是對于俄羅斯而言,土地換和平也好,回歸明斯克協議也好,不妥協也好,都是在得失之間權衡。
俄烏休兵,尚需時日。
接下來的形勢發展大概是這樣:拜登“駕臨”歐洲,美歐空前團結、加碼制裁俄羅斯、加力軍援烏克蘭;俄羅斯加碼軍事打擊力度。雙方的敵意和戰爭強度螺旋式上升。
拜登今天(3月23日)啟程的歐洲之行,不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翹首以盼,俄羅斯總統普京應該也是高度關注。
在會議開始前,俄羅斯聯邦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歐洲目前不可能完全放棄從俄羅斯進口能源,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對歐洲國家來說是不可替代的。他說,如果歐洲拒絕進口俄羅斯石油,那歐洲石油價格將飆升至每桶300美元,甚至可能達到每桶500美元。
2022年3月21日,俄烏戰局進入第二十六天。俄烏沖突的走向,是戰還是和,依舊成謎。
圖未窮,匕已見。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于3月19日發布的戰報,3月18日,俄軍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系統摧毀了烏克蘭武裝部隊位于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的一個大型地下導彈和航空彈藥庫。
關于烏克蘭局勢,拜登表示愿同中方溝通,防止事態升級。習近平指出,中方已經提出了關于烏克蘭人道主義局勢的六點倡議,愿向烏克蘭和受影響的其他國家進一步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各方應該共同支持俄烏對話談判,談出結果、談出和平。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后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
土耳其如此繁忙地在俄烏之間奔走、溝通,有一個目標,促成俄烏領導人普京和澤連斯基在土耳其的直接會面。
拜登添柴火,普京穩陣腳,戰爭在繼續,傷亡在擴大,談判在進行。這就是俄烏戰爭的現狀。
如果到了美國中期選舉投票那一天,俄烏戰爭依然沒有結束,那么對于拜登和他的政府而言,就是“史詩級潰敗2.0”。屆時拜登恐怕不僅僅是提前跛腳的問題,提前下臺都有可能。
三輪談判之后,隨著戰局的進展和國際局勢的演化,很明顯地,俄烏雙方都降低了要價,尤其是烏克蘭方面,已經透露出了愿意保持中立、領土問題可以擱置不議的苗頭。
我們已經隱約看到了戰爭的盡頭。
現在的俄烏局勢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膠著。戰事膠著,談判膠著,斡旋膠著。更加重要的是,意志膠著:俄方勢在必得,絕不愿意空手而歸;烏方誓死捍衛,寸土不相讓。
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和打壓還在持續加碼。
關于美國在烏克蘭進行生物實驗的話題,也許隨著戰事的進展,俄羅斯會公布更多資料,這個問題,也許遲早有一天真相會大白于天下,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獲知真相……
筆者的判斷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依舊抱有幻想。俄羅斯方面似乎在醞釀最后的決戰,烏克蘭似乎也在憋著勁等待最后的決戰。
在戰事尚未結束、美歐等西方國家雪崩式的制裁與俄羅斯強硬的反制裁這個背景下,一些留有余地的、促進和談與和平的因素尤其不能被忽視。
在外界看來,澤連斯基不過是個“戲子”,缺乏政治經驗與智慧;當戰爭到來時,他作為戰時領導人,堅守在原地,呼吁保衛國家。這樣的表現,同樣贏得了不少人的贊賞。
俄烏談判爭執的焦點,其實只有一個:領土。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亞之后,這一次,俄羅斯又要“強吃兩子(圍棋術語)”,將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拿下。而這正是烏克蘭絕對不能答應的。
軍事行動在繼續,外交斡旋也緊鑼密鼓。非常湊巧的是,這一場外交斡旋集中在3月5日上演。
從宣布開啟“安靜模式”到宣布恢復進攻,只有短短的8個小時。這8個小時中,是否有居民從馬里烏波爾和沃爾諾瓦哈兩地撤出,還沒有相關的消息。雖然居民撤離受阻,但是俄方為什么首先選擇上述兩個地點進行人道撤離呢?
戰果的擴大,意味著更多的人員傷亡,與此同時,談判在一輪一輪地進行。戰爭在路上,和平也在路上,戰爭與和平在賽跑。
開戰以來,俄方背負的最大的道義包袱,就是平民傷亡。普京嚴令軍隊盡一切可能避免傷及無辜,這也造成俄軍在行動中縮手縮腳、不敢使用重武器。只有平民撤離戰場,俄軍才有底氣放開手腳開打。
俄烏戰爭爆發之后,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的貨幣戰爭即將在9天后打響。
3月1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澤連斯基喊話,表示克里姆林宮仍然認為澤連斯基是烏克蘭的合法總統。作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可以下令放下武器,這樣就不會再有任何傷亡。
美歐亮出“金融核彈”,普京第二天就還以顏色,而且,普京威脅可能要亮出的,是真核彈。27日,普京命令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進入特殊戰備狀態。普京此舉震驚全球,引來鋪天蓋地的譴責聲。
2月25日,大使館發布緊急通知請擬自烏克蘭撤離中國公民進行登記,通知表示為準備分批包機接返有關事宜,現開始人員登記。
硝煙彌漫中,遠方的談判桌隱約可見。烏克蘭的明天,隱在談判桌后方更遠處。
舊有共識、秩序和規則的“崩壞”,影響將是系統性的。身處其中的中國,也面臨著危與機。
地緣危機爆發時點恰是全球通脹爆發和疫情未緩和之時,投資者擔心歐洲的穩定,以及西方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可能會推高能源、金屬和谷物價格,從而拖慢全球經濟復蘇,并增加通脹壓力;加上恰逢美聯儲加息前夜,全球金融市場更是因此陷入了動蕩不安之中。
我們需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這一沖突為何產生?第二:這一沖突可能會引起國際格局的哪些變化。
權衡利弊之后,美國和北約決定并反復公開強調不派兵。這在客觀上給了普京一個臺階。全世界都在看著你一個大塊頭打一個小個子,譴責聲響成一片,勸和聲不絕如縷,各種制裁接踵而至,俄羅斯出一口惡氣之后,也該收手了。
這場戰爭的起因,可以用兩句話進行歸納:北約30年持續向東擴,普京一朝鐵拳大反擊。軍事行動已經開始,普京會走到哪一步,會不會一發不可收拾,目前無法預測。
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剛剛開場。對陣的三方,除了烏克蘭沒有多少選擇余地,美國及其盟友,俄羅斯,都有連綿不絕的后手。
拜登此前明確,不會向非北約成員國的烏克蘭派兵參與戰斗。
這場邊境危機的起點,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長期的齟齬。這背后不僅包括兩國各種歷史遺留問題,也包含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而中美之間的戰略競合逐漸成為全球博弈的主流,是這場地緣政治危機的更大背景。
烏克蘭周三轉入戰備狀態,宣布從2月24日午夜起進入緊急狀態,為期30天;同時開始動員預備役人員,并呼吁烏公民立即離開俄羅斯,警告稱俄羅斯即將全面入侵。
普京給足了國際奧委會和中國面子,等到北京冬奧會圓滿收官之后才采取實質性行動。此前拜登政府一再宣稱俄羅斯將在2月16日動手,這里面多多少少有一些拱火俄羅斯,給北京冬奧會添堵的意思。所以,普京在這方面體現了應有的定力。
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視頻講話,宣布承認烏東民間武裝自稱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
澤連斯基還呼吁緊急召開“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和歐安組織特別會議,以討論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一事。
在這一博弈中,俄羅斯的意圖逐漸浮出水面,隨著法德被邊緣化,俄羅斯能源武器的效用也迅速降低,而美國的意圖卻仍晦暗不明,拜登至今仍維持著“戰略模糊”,兩國后續的互動,必將伴隨各個方面的劇烈碰撞,危機升級的風險不容忽視。
筆者的判斷是,打不起來。但是,烏克蘭危機會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持續存在,美、俄會圍繞烏克蘭問題持續糾纏,最受傷害的,是烏克蘭。
中國駐烏克蘭使館提醒在烏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注意當地發布的安全提示,不要前往局勢不穩地區。
俄烏軍事沖突升級,疊加歐美祭出對俄制裁措施,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當前烏克蘭局勢撲朔迷離,未來發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俄烏沖突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是否會傳導至國內市場,短期看會有怎樣的趨勢變化?
“炮彈一響,黃金萬兩?!痹诙頌鯖_突不斷發酵的背景下,全球避險情緒推升黃金價格走高,也引發金市的“心跳”行情。
趙宏圖說,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更多的是高科技領域的一些限制,針對能源的不是很多,如果針對能源力度很大的話,市場的緊缺可能會更嚴重。
俄烏局勢給金屬商品帶來的短期沖擊已經在資本市場顯現,在全球通脹、美元收緊預期以及經濟面臨不確定性諸多因素疊加下,金屬商品的后續形勢將如何演變?
受俄烏沖突影響,玉米、小麥、豆粕、豆油等農產品期貨品種價格在北京時間2月23日-24日出現了調漲。
專業人士表示,這一次沖突引發了原料價格更劇烈的波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晶圓生產價格上漲、芯片生產成本上漲的局面。若戰爭在短時間內結束,則影響可忽略不計。
深交所互動易上關于“烏克蘭”的問題多達180多條,中國的上市公司由于在烏克蘭整體業務量較小,因此受到局勢的影響不是很大。
誰獲益?誰遭損?俄烏戰爭爆發,加上歐美制裁下,通脹進一步上升;滯脹分野:海外加速緊縮,國內供強需弱;投資者宜均衡配置。
地緣沖突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全球市場震蕩不止。
盡管俄烏情勢反復,對資本市場情緒造成一定擾動,但回顧歷史上區域沖突期間全球大類資產的表現,可以發現國際沖突事件即便發生,拉長時間看對大類資產的影響實際也較為有限,因此無需過度擔憂。
受烏克蘭東部局勢消息影響,國際油價、金價攀升,俄羅斯股市重挫,A股、日韓股市、歐股等跳水。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簽署法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并簽署了俄羅斯與這兩個“國家”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隨后普京下令國防部向這兩個“國家”派遣維和部隊。
官方聲明表示,這意味著外國和烏克蘭的加密公司將能夠合法運營,烏克蘭人也將能夠方便和安全地進入全球虛擬資產市場。另外,該法案還將為烏克蘭的商業發展提供一個額外的機會。
00:24
03:23
00:29
00:58
00:45
00:21
00:13
00:15
00:17
00:20
00:16
00:13
00:17
00:20
00:26
00:26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www.houghfamilyblog.com
地址: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園2號樓4層 | 郵編:100081 | 電話:4001560066 | 傳真:86-10-6091053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京)字第12950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B2-20196208 京網文(2019)4644-484號
備案號:京ICP備1801989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006號 @2001-2022經濟觀察網版權所有
經濟觀察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