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梁冀 當地時間11月2日,美聯儲在11月議息會議上宣布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3.75%-4%;這也是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bp,符合市場預期。此輪加息以來,美聯儲已累計加息375bp。
議息會議筆記顯示,美聯儲重申將保持限制性緊縮貨幣政策以使通脹回歸2%的目標水平,并對未來兩次議息會議削減加息幅度持開放態度。鮑威爾表示,當下考慮暫停加息進程是“過早地”(premature),“還有很長的路要走”(have a ways to go)。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決議為全票通過,顯示美聯儲內部并無分歧。
此前,市場預計美聯儲11月加息75bp后將在12月加息50bp,并逐步接近加息尾聲。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令市場失望,美股三大股指先漲后跌,最終全線飄綠,納斯達克指數跌超3%。
中金公司點評稱,鮑威爾暗示加息節奏或放緩,但利率高點將更高,且利率在高位停留的時間將更長。這樣的表態意味著貨幣緊縮遠未結束,利率拐點也遠未到來,持續更久的緊縮也會讓金融條件進一步收緊,對風險資產的反彈形成制約。
翼虎投資總經理余定恒向經濟觀察網表示,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并釋放鷹派信號顯示美聯儲與通脹的斗爭遠未結束,最終利率水平將高于此前預期,美股應聲大跌。A股方面整體表現平穩,滬指依然在3000點附近持續拉鋸,加息預期已經充分反映,利空落地。
加息未止
當地時間11月1日至2日,美聯儲召開11月議息會議。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致力于實現最大化就業和長期通脹水平為2%的目標。為了支持這些目標,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3.75%-4%的目標區間。
年初至今,持續高企的通脹壓力令美聯儲連續加息。2022年3月、5月、6月、7月、9月和11月,美聯儲分別加息25bp、50bp、75bp、75bp、75bp和75bp。但美國通脹水平持續保持在高位。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上漲8.2%,高于市場預期的8.1%,前值為8.3%;環比上漲0.4%,市場預期為0.2%,前值為0.1%。數據顯示,核心通脹增速保持在高位反映出美國消費的韌性以及偏高的工資增速。美國商務部發布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也維持在高位。數據顯示,9月PCE同比上漲6.2%,與上月持平;核心PCE同比上漲5.1%,前值為4.9%。
議息聲明顯示,“在決定未來加息步伐上,委員會將考慮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應,政策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影響的滯后性,以及經濟和金融發展狀況。”市場將其解讀為美聯儲將審慎考慮加息的共振效應,美股一度上漲。
不過,鮑威爾隨后的表態令市場期待落空。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考慮停止加息為時過早。此外,鮑威爾還稱,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美聯儲考慮的是不夠緊縮(failing to tighten enough)和過早放松(loosening policy too soon)。
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快將在下一次會議或之后的會議上放慢加息步伐,并稱通脹下行并非美聯儲放緩加息的必要條件。市場解讀為美聯儲放緩加息道路已較為堅決。不過,鮑威爾也認為,隨著政策利率已升至4%,未來比加息的速度更為重要的是加息的高度和持久度。鑒于就業與通脹數據依舊強勁,未來利率的高點將更高,利率停留在高位的時間也將更長。
美聯儲此次議息會議并未更新點陣圖,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將提升至5%-5.25%。據此前點陣圖顯示,此輪加息周期的終點在4.6%左右。
中金公司解讀稱,放緩加息不代表暫停加息,貨幣緊縮遠未結束。而鮑威爾的上述表態被市場解讀為更為鷹派的信號,美聯儲雖有計劃放緩加息步伐,但加息的“戰線”卻被拉長了。貨幣緊縮從“大干快上”轉為“小步快跑”,對風險資產來說似乎也并非好事。
市場震蕩
當地時間11月2日,美股在美聯儲決議發布后走高,但隨后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被市場解讀為“鷹勢不改”,美股三大股指齊跌。截至11月2日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報32147.76點,跌1.55%;標普500指數報3759.69點,跌2.50%;納斯達克指數報10534.80點,跌3.36%。
個股方面,大型科技股集體下挫。蘋果公司(AAPL.O)跌3.73%,微軟(MSFT.O)跌3.54%,谷歌(GOOGL.O)跌3.87%,亞馬遜(AMZN.O)跌4.82%,臉書(META.O)跌4.89%。特斯拉(TSLA.O)跌5.63%。
熱門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BABA.N)跌1.76%,拼多多(PDD.O)跌0.52%,嗶哩嗶哩(BILI.O)漲0.33%,百度(BIDU.O)跌0.13%。
美聯儲連續大幅加息壓力下,經濟需求已逐步降溫,疊加當前美國正處于近40年新高的通脹環境,物價上漲壓力正侵蝕企業利潤。此前,多家大型金融機構三季報顯示當期利潤同比下滑,且消費零售巨頭業績也受到通脹侵蝕。
國泰君安海外策略團隊表示,美股當前并不“便宜”,指數估值及風險溢價僅在均值偏下水平。標普500指數靜態及動態市盈率均回落至2002年以來的均值下方,并處于30%左右的歷史分位。風險溢價自2020年3月高點回落以來,一直處于自2002年以來的均值水平附近。從估值和風險溢價的角度來看,市場尚未對衰退進行充分定價?;诋斍暗乃ネ烁怕识?,美股尚未調整到底部情形,也意味著當前的美股仍不“便宜”。
受隔夜美股收跌拖累,亞太股指11月3日多數下跌。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997.81點,跌0.19%;深證成指報10840.06點,跌0.34%;創業板指報2376.06點,微漲0.01%。
北向資金凈流出45.65億元,南向資金凈買入62.69億港元。滬深兩市合計成交8865.35億元,其中滬市成交3706.53億元,深市成交5158.8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10521.38億元的水平明顯縮量。
港股方面跌勢更甚,三大股指跌幅均超3%。截至收盤,恒生指數報15339.49點,跌3.08%;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報5170.51點,跌3.45%;恒生科技指數報3035.39點,跌3.84%。個股方面,騰訊控股(0700.HK)跌3.99%,阿里巴巴-SW(9988.HK)跌6.53%,美團-W(3690.HK)跌3.54%。
日經225指數報27663.39點,跌0.06%;韓國綜合指數報2329.17點,跌0.33%,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報3103.77點,跌1.19%。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榮浩向經濟觀察網表示,近期滬指在3000點附近反復拉扯有長期確定性機會,但短期的震蕩波動會較大且持續一段時間。一是受國內疫情繼續散點發生等影響,雖生產端充足但消費疲弱,恢復暢通循環需要時間;二是國內各項政策持續支持的事實和預期都不會改變;三是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激進加息周期已接近尾聲,對全球資本影響的邊際效應減弱,對A股情緒影響最大的時間段基本已過。
歐洲風險
當地時間11月2日,歐洲央行加息75bp生效,歐洲的主要再融資利率、存款便利利率和邊際貸款便利利率分別升至2.00%、1.50%和2.25%。10月27日,歐洲央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加息75bp,將基準利率提升至1.25%。此前,歐洲央行已分別于今年7月、9月分別加息50bp、75bp,至今累計加息200bp。
歐洲央行表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就是降低通脹,不會因經濟衰退而投鼠忌器。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11月議息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元區經濟將在未來兩個季度加速放緩,預計通脹將繼續上行,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央行的目標之上,歐央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次會議上繼續加息。
長城證券宏觀團隊認為,歐洲央行在本輪降通脹過程中,采取了急加息、慢縮表的做法,通過調整最低準備金率、再融資操作利率等方式來緩解市場流動性風險,控制利率過快上漲的風險。這種政策要求歐洲央行保持強有力的加息力度,否則“慢縮表”影響加息效果,通脹難以回落。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歐元區10月CPI同比上漲10.7%,前值為10%,預期為10.3%;核心CPI同比上漲5%,前值為4.8%;從分項看,能源分項仍是核心壓力來源,對歐元區通脹壓力的貢獻率達到42%。
川財證券海外策略團隊認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俄氣俄油出口受限引發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歐洲通脹壓力持續攀升。10月,歐洲天然氣價格出現明顯下跌,考慮到外部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天然氣價格能否延續下降態勢仍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F階段,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已經落后于通脹形勢,考慮到歐洲通脹值還未顯現出下降的趨勢,歐洲央行后續加息壓力依然較大。從加息途徑來看,歐洲央行有較大的可能性將維持緊縮的立場,繼續加息,而后續的加息幅度將取決于經濟、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等關鍵數據。
此外,今年以來歐洲制造業PMI持續回落,歐元區10月制造業PMI初值為46.6,連續第四個月跌破枯榮線以下??紤]到歐洲央行短期內貨幣政策轉向的可能性較小,受到能源短缺、歐債危機、流動性收緊等因素的影響,歐元區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