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上取得諸多成就后,大疆正在將目光投向行業應用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11月3日,大疆高級戰略總監張曉楠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盡管在2017年,大疆才成立了行業應用部門,但在此之前,我們就有了探索行業應用的想法和實踐。2013年,當時國內的電網工程師就拿著精靈無人機去做巡檢,他們尋找替代人力攀爬鐵塔的技術已經很多年。大疆最初的無人機看上去是個不錯的選擇,比他們自己組裝的飛行器或者滑輪機械好用很多,但消費級電子規格的產品,總歸還是無法滿足在電網高壓電線、磁場等苛刻野外環境下作業的需求。這個故事讓我們思考,除了航拍之外,大疆是不是還可以為電網這類工業領域做點什么?”
翻看無人機行業發展時間線,2012年,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迎來蓬勃發展;2015年,資本的涌入更是讓行業出現了諸多新的企業面孔。2021年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79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6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5.9%,預計2022年將達到453億元。
在這樣的規模下,為尋求市場增量,眾多無人機公司競相角逐另一個全新應用領域——行業級應用。從災難救援、農業灑藥甚至測繪,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啟了無人機應用零的突破。占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約70%市場份額的大疆,對開拓行業市場有著自己的邏輯。
政策上,從2018年開始,從國家到地方層面,也在推動無人機更多應用于行業領域。2018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展農用航空,規范和促進植保無人機推廣應用。2022年2月《“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壯大長航時大載荷無人機等安全應急產品的生產制造等。
張曉楠表示:“行業領域中工業級對于產品規格和可靠性的要求都更高。大疆進入toB領域,也存在一定的門檻和難度。同時,行業的需求更多來自業務流的痛點,當時我們和一些行業先驅一起深入一線,得到了一些寶貴的專業知識輸入,這也為我們逐漸提升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和領域給予了特別大的幫助。”
從行業需求出發
“無人機能做什么”,這幾乎成為大疆在每個行業推廣無人機應用時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作為大疆應急聯盟負責人張學良告訴經濟觀察報:“2015年尼泊爾地震后,大疆團隊帶著消費級無人機去現場做災區的數字影像采集工作?,F場模型出來以后,給當地救援部門提供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幫助。同時,在災區規劃重建的應用上,也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
“那時,大多數人對大疆無人機的理解是航拍機器。但就是這些經歷,讓我們發現無人機在應急救援方面的巨大作用。此后又將這一應用不斷拓展至石油化工爆炸、水災等災害應急保障工作上。”張學良表示。
2019年,在國內一個城市的山火中,大疆無人機團隊攜帶著一款還未發布的工程樣機去到現場,通過實時航拍視頻看到煙霧分布以及高溫紅色區域(著火點或燃火點)后,立刻把相關信息分享給消防員。但因為消防員在一線作業,位于山腳下的無人機團隊沒辦法實時共享信息,只能通過對講機和手機匯報地理坐標、線路等信息,導致信息傳達面臨諸多阻礙。
“我們需要把無人機獲取的信息高效地傳遞出去。”張學良說,于是,新的技能需求應運而生。這樣的案例讓大疆研發人員認識到僅僅擁有搭配紅外攝像頭的無人機還不夠。這也成為大疆飛機任務管理平臺誕生的重要推動因素。飛機任務管理平臺擁有一個布滿坐標格的全景圖,通過手持手機、電腦、平板等終端,每個人都可以同時看到自己的位置信息。后臺指揮官可以直接在圖中標注著火點以及撲火線路,一線消防員也可以通過手持終端對這些信息直接了解。
“今年面世的大疆司空2解決了上述系列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實際應用中去洞察還有哪些技能可以去提升。”張曉楠表示,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發展,其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普及,并從消費級市場走向更廣闊的行業級應用。每個行業的無人機應用都處在不同階段,未來大疆也將不斷地融入新的行業應用中。
以無人機應用最為廣泛的農業領域為例,一個最直接的數據對比是,大疆農業無人機在一家海南芒果種植園的應用中,700畝地以往需要雇傭14名工人管理,一年用藥與人工成本約300萬元,通過改用“無人機+小隊伍”的形式管理,最終成本降低至160萬元,并節約了30%-40%的農藥用量。
在測繪領域,大疆高級解決方案工程師鄧凱強介紹,近幾年,大疆也在利用無人機測繪功能對世界文化遺產或者國家級文化遺產進行三維數字化。“如廣西邊境地區的花山巖畫,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巖畫類世界遺產。此前,測繪時只能依靠人工坐船架著儀器去逐步地繪畫出來,光結構就需要畫上兩個月,但通過無人機的三維測繪建模,只需要2個小時就能完成花山巖畫的數字化掃描,再通過不到1天的建模時間,快速清晰地還原結構與巖畫,大大提升了測繪效率。”
“這兩年環保、林業、海事成為了新的應用領域。這些與每個行業的無人機認知度、解決方案成熟度息息相關。未來也肯定會有更多無人機應用的行業出現。”張曉楠表示,無人機在能源、測繪、安防、農業等領域已經取得了較快發展,也創造了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大疆行業應用一直堅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希望將無人機技術更廣泛地應用到各行各業,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發展行業應用的前景
近年來,垂直領域的無人機應用發展迅猛,并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工業無人機行業全景圖譜》報告顯示,中國工業無人機行業發展經歷了探索期(2000-2005年)、穩步發展期(2006-2014年),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其市場規模增速較快,市場潛力巨大。2020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約達273億元;2026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約達2658億元。
對于眾多無人機公司而言,工業級無人機的行業應用既是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也等待著提升無人機適用度去得到行業的更多認可。
在傳統認知里,服務于傳統行業的產品門檻高,往往價格也高,同時定制化需求多,相比規?;^高的消費級無人機而言,市面上行業無人機價格萬元至百萬不等,這也造成行業用戶選擇匹配的無人機產品服務時的一道門檻。
大疆做行業產品核心綱領,就是要讓無人機廣泛應用,只有讓更多從業者擁有更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才能產生普遍的社會價值。
以測繪行業為例,鄧凱強表示:“以往無人機航測,可能動輒數百萬元才能完成,這樣的價格就讓人望而生畏。以前一個省能做航測項目的單位屈指可數。但現在,用戶可以在大疆以很親民的價格買到符合測繪精度要求的設備;在技術平民化上,隨著設備小型化和技術簡單易用,可能半天內的培訓就足以讓人上手。此外,在應用平民化方面,此前測繪行業是一個小眾領域,只局限于傳統的測繪單位,而現在隨著產品和技術的迭代,水利、交通、應急救援等很多場景都可以很便利地使用測繪技術、成果。”
不只是讓應用于行業的無人機更平民化,眾多無人機公司在技術提升上也在不斷探索。
一位曾使用過多類型無人機參與消防救援的應急管理部工作人員張渝向經濟觀察報介紹,從2015年開始,消防救援部門逐漸配備航拍無人機。如2018年9月,在一次抗洪搶險救援行動,應急管理部調派山東、天津、河北、江蘇4個消防總隊和14支礦山救援隊搶險救援,出動消防無人機70架,首次將二維圖用于救援偵察。
隨著無人機的推廣配備,張渝也見證著無人機功能的逐步完善。在搜救領域,張渝介紹,當下無人機已可搭載手機信號探測儀在廢墟中搜尋生命。地震造成建筑坍塌、人員被埋時,救援人員可第一時間使用無人機,通過無人機掛載手機信號探測儀,偵測受災區域人員的手機信號。即使現場斷網,只要手機有電,無人機就能捕捉信號,確認被困人員的數量及位置并同步給地面人員。
也是在實際應用中,張渝發現,無人機在長航時、大載重、集群智能蜂群化方面的技術仍有諸多提升空間。“很多場景下,需要無人機長時間滯空作業,包括用于搭載通訊基站進行長時間空中通訊中繼保障及靜態檢測,配合無人機矩陣燈、大功率云臺燈等滿足長時間、大面積的應急照明需求,滿足監控、救援等實戰場景使用。”
當下,無人機在各個行業的市場應用規模仍沒有具體的數字。張曉楠表示:“無人機在行業的應用處在剛剛起步階段,但相信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普及化、平民化,未來行業應用的空間將會更加廣泛。”
(應采訪者要求,文中張渝系化名)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