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2022年,光伏組件商在高效電池環節競爭激烈,搭載高效電池的組件新品頻出,不斷刷新過往轉化效率的紀錄。
與此同時,在這一年來,晶澳科技、晶科能源 、天合光能和通威股份等頭部大廠紛紛選擇布局N型電池產能。從一線廠商的決策上看,似乎N型電池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隆基綠能(601012.SH)卻選擇了在P型基礎上的HPBC新技術,打出差異化競爭策略。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此前直言“TOPCon技術路線為過渡性技術”。
11月4日,隆基綠能正式向外界發布組件新品Hi-MO6,同時公司亦公布了該組件所搭載的HPBC電池細節。
“HPBC全稱混合鈍化背接觸電池,目前量產效率突破25%,疊加氫鈍化技術的PRO版本效率達到25.3%”,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在發布會上表示,基于該項電池技術,公司推出組件新品Hi-MO6,在發電模擬中較PERC產品平均增益達到10%。
隆基綠能此次拋出的HPBC電池一舉將量產效率推至25%以上,該數字已與當前的TOPCon電池相當。
而除效率外,在發布會隆基綠能各管理層也在不斷向外輸出關注組件安全性與用戶需求的重要性。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稱,“我們過去在不斷地試探可靠性的邊界,但是現在我們要回歸電池片競爭的主賽道當中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包括HPBC在內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均有重要產品面世,互相之間的競爭已不可避免。不過,究竟何種技術路線能夠取勝,仍需等待市場檢驗。
揭秘HPBC技術
“HPBC這個產品是隆基命名的,我們命名了之后很多網上的說法就是叫P型的IBC,但是這是一個曲解”,鐘寶申在發布會后接受采訪時表示。
鐘寶申稱,該產品與以往技術產品有所區別的是,電池正面無柵線。以往,“電池背面的柵線,不管是主柵還是副柵,均影響光線的吸收。由于硅表面要鋪設銀漿,因此,柵線會影響發電的效率”,他補充稱,在測試時,有柵線的電池測試功率較高,但是當光線不直射電池時,部分光線并不一定能被電池吸收。
此外,HPBC電池采用全背面焊接技術,Hi-MO6產品的全背面焊接技術改變了傳統電池“Z”字型的焊帶連接方式,背面采用“一”字型焊接。而據鐘寶申介紹,以往電池被焊帶疊壓,“焊帶是金屬的,封裝起來之后必然,硅片是很薄很脆,必然會引裂”,而全背面焊接可以提升組件抗隱裂能力,Hi-MO6產品得以在可靠性上得到提升。
根據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李華的說法,HPBC產品相比TOPcon和HJT產品,在電池的穩定效率方面表現最優。
據了解,隆基綠能HPBC電池的標準版量產效率突破25%,疊加了氫鈍化技術的PRO版,效率可以超過25.3%。而根據李華透露,未來該產品的效率可以做到26.5%以上,組件效率可以做到將近24%。
鐘寶申稱,該技術研發從2018年公司開始關注,由李華為首席科學家牽頭組件團隊研發,先后投入總計超過10億元。
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則表示,HPBC電池是行業迄今為止規模產量最高效的電池。此前隆基對在南極洲以外的全球六大洲典型的區域進行了發電量模擬,數據表明Hi-MO6平均增益高達10%。在有限的屋頂面積下,得益于更高的組件效率,Hi-MO6能大幅提升裝機能量。而光線的多角度入射時沒有焊帶遮擋的特性可以增加高達2.27%的光線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年初起始,隆基綠能的HPBC技術便受到市場關注。今年1月份,隆基綠能旗下泰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GW單晶電池項目環評信息,便披露了HPBC字眼。
而2022年的半年報中,隆基綠能首次在定期報告中提及HPBC結構電池。
逐鹿分布式
隆基綠能產品管理中心總裁呂俊告訴記者,“在隆基來說,我們很多時候是賽馬原則。我們各種路線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我們不會投入的。”在投入HPBC前,隆基對于目前市場上的技術已經有相對比較準確的認知和判斷,包括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和資源儲備。“在技術創新這個層面,我們更多的不僅僅是完全靠我們自己,我們還靠整個產業鏈,整個生態圈,很多時候一些小企業,小公司,他們一些小的創意和想法,都能對我們的技術路線產生一些拐點作用”,呂俊表示,目前在產品設計上,隆基的第一要義和原則是光伏資產的長期穩定可靠,而非降本。
他表示,由于該產品是隆基面對分布式用戶的首款專屬組件,還考慮了分布式用戶“美學”需求。“在下一階段的產品發展上來說除了技術堅持和創新,同時堅持我們的產品幾大底線之外,我們要思考我們未來的應用和方向。”呂俊稱,在全球綠色轉型的時代,“我們發現所有的碳排放的來源當中,建筑領域占到了1/3。建筑對光伏的需求,我們認為除了質量外,還有建筑美學的需要。”
東吳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電新首席曾朵紅表示,在分布式時代,產品的設計相較于此前會顯得更為重要。曾朵紅稱,分布式光伏目前國內裝機量并不多,因此,其認為分布式光伏市場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滲透率極低。而在過去,光伏的產品相對來說同質,針對分布式光伏的產品并不夠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除隆基布局HPBC外,今年以來,光伏賽道其他玩家則大舉擴張N型電池產能。
今年8月,天合光能自主研發的Vertex至尊高效N型單晶硅組件的窗口效率達到24.24%,創造了大面積產業化N型單晶硅i-TOPCon組件的世界紀錄。
按照天合光能的規劃,新一代至尊N型組件將于2022年底前實現量產,到明年第一季度,天合光能將釋放超過10GWN型組件產能,而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組件產能將達到20GW-30GW。
天合光能方面認為,基于當前時點,TOPCon電池產業鏈最為成熟,且相較Perc電池具有衰減低和雙面率高等優勢,相較HJT電池銀漿耗量更少。公司未來將持續投入研發各項先進電池技術,并在合適的時點推進具備高客戶價值的技術量產化。
晶科能源則在今年10月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182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TOPCon)轉化效率經中國計量科學院第三方測試認證,全面積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6.1%,再次創造了182及以上尺寸大面積N型單晶鈍化接觸(TOPCon)電池轉化效率新的紀錄。
公司在回復投資者時曾透露,公司182mm尺寸的N型TOPCon電池片量產平均效率逐步提升,正在向年底25%的效率目標穩步邁進,電池片生產良率與PERC持平。
此前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晶科、中來等公司投產的TOPCon量產產能已經超過24GW,各家企業現有產能及規劃新投規模超過80GW,且目前行業內超300GW的PERC產線中,至少有一半的產能可以升級為TOPCon,隨著PERC擴產接近停滯,中信預計22-23年TOPCon電池產能分別為50/80GW。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