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領先的多元化科技創新企業3M攜旗下四大事業部的前沿創新產品悉數亮相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中的“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這是3M第五次參展進博會。
期間,3M推出全球首發新品——3M™新雪麗™云纖保暖材料,其具有高保暖、輕量化的特性,含有高達80%的循環再生環保材料,且采用全新加工工藝,優化產品加工流程,從原料和能源雙向入手降低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同時展出的還有思高™Greener Clean百潔布由100%植物纖維和其他可回收材料制成,不僅擁有超強韌性和持久性能,更大幅降低了產品的環境足跡。此外,3M在本屆進博會期間還在中國市場首發了Aura™9321CN+顆粒物防護口罩和用于汽車維修的3M™藍色網格砂。
步入后疫情時代,個人安全健康等話題備受關注。由于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與日俱增,3M在本屆進博會上帶來了全新的HFRO系列大通量無罐純水機。產品集3M強化過濾系統、簡約的外觀設計和高品質鑄造工藝為一體,純水產水率超出國家一級水效能效標準,大大減少廢水,從“源頭”帶來更加健康、安全和綠色的純凈飲水體驗。
作為全球多元化科技創新龍頭企業,3M在材料研發、材料生產制造領域有百年歷史;時至今日,推出的產品已超過六萬種,服務于各個不同的市場細分領域。目前,3M在中國建立了9個生產基地,而位于上海的3M中國研發中心也是3M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
提及怎樣看待中國市場在3M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應對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和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在疫情期間被委以重任的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丁泓禹表示,“我們在這兩年疫情期間已經積累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最為關鍵的,還是盡最大可能和努力提供確定性。”
丁泓禹1993年加入3M中國。近30年來,先后在3M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多地區的業務部門擔任重要職務。2021年12月,丁泓禹被擢升為3M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總裁,并再次回到中國上海。去年進博會期間,3M宣布投資數千萬元人民幣在其蘇州工廠設立一條半導體研磨盤生產線,該半導體研磨盤生產線已于2022年初實現量產,投用后與3M位于上海的半導體研發實驗室形成合力,助力中國半導體行業客戶獲得更為完善的本土供應鏈支持。
在他的持續推動下,3M持續投資中國市場。“中國在產業鏈上的優勢猶在,經過以往38年在中國的投入,中國已經成為3M全球業務發展重要的戰略市場。”丁泓禹說。今年9月,3M正式啟用其位于上海金山工廠的結構膠測試實驗中心,進一步加速“研發-生產-測試”全鏈路的本土化落地進程。新產品正式投入量產前,優化配方、測試驗證與提供樣品的響應周期將從原先的40天大幅縮短至7天,憑借更突出的協同優勢和響應速度,鼎助中國客戶敏捷把握市場動向。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在中國深耕38年的3M認識到參與并融入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雙碳”戰略目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一系列歷史進程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中國客戶及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共同詮釋“科技改善生活”的深刻內涵,將有助于加速國際化的創新成果惠及本土市場與本地消費者,并推動本土創新持續走向世界。
對于連續第五年參展進博會的3M而言,進博會不僅是公司首展、首發其多元技術與解決方案的重要舞臺,更是與本土合作伙伴相識、相知、相伴的催化劑。“3M很高興看到中國對綠色發展的重視。我們相信國際間、行業間的合作聯動也是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的推動力。3M將與社會各界通力協作,助力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丁泓禹表示,“未來,3M將持續厚植中國市場,擴大國產比重、加碼本土研發、增強人才梯隊,繼續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盡一己之力。”
訪談:
沈建緣:在3M工作了那么多年,你怎樣看待3M如今所處的發展階段?
丁泓禹:3M在中國的發展是和國內的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息息相關的。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制造業崛起,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出口驅動到推動內需再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3M將企業的發展戰略與中國的發展步伐緊密相連,并借助創新產品與技術優勢,持續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
當前客戶和市場上新產品迭代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國內包括電子及工業等領域客戶如今快速迭代、多元創新的產品開發訴求越來越多,為此我們不斷加大國產化比重,持續加碼本土研發,以更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投資,以加強與本地客戶的協同創新、加快響應中國日益升級的市場需求,并通過不斷加大國產化比重,提升我們的供應鏈優勢,增強3M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競爭力。通過不斷引進創新技術,發展本土研發力量,如今,3M中國研發中心不僅能為中國客戶提供符合本土需求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同時,3M中國本土的創新成果也向全球輸出,供全球共享。
沈建緣:會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丁泓禹:目前,3M正持續加碼在華投資,實現在電子、汽車、工業防護等領域多個項目的本土化落地。談到機遇與挑戰。我認為,更為精細化的市場劃分和精準的市場定位,要求我們對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了解得更深更透徹,也需要更多的跨界創新與合作。無論是技術領域,還是商業模式,都需要打破原有的界限,尋求更多樣化的發展模式,更快的發展速度。因為互聯網、大數據和新制造要求我們加快自身的發展速度甚至要超前創新,才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立于不敗之地。
為此,3M通過51個技術平臺的交互應用,達成交互創新,產品開發與商業化流程非常注重客戶需求的挖掘與市場定位的分析,與客戶緊密溝通,一起探索行業發展道路和最緊迫的需求,從概念產生、樣品測試到最后的產業化都協同創新,以“客戶為先”,確保不丟失市場先機。
沈建緣:目前,3M在華業務發展情況如何?
丁泓禹:今年年初我才回國就經歷了上海疫情。我們員工為確??谡稚a不停歇、客戶供應不斷線,以及后期快速的復工復產付出了艱辛與超常的努力,讓我非常感動,我們中國管理團隊在此期間也是精誠協作、高效應對接踵而至的難題。我很幸運能與這樣的中國團隊一起工作,我對3M在中國實現后續更強勁的可持續發展非常有信心。
中國是3M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始終致力于深耕中國市場,推動在華業務不斷邁上新臺階。早在1994年,3M公司便在中國設立了創新技術中心,總部設在上海漕河涇經濟開發區,隨后分別在北京、廣州、蘇州、成都設立了技術中心,并于2005年投資四千萬美元在中國上海建立世界級的研發中心,于2007年正式落成,中心擁有40多個實驗室,是3M全球四大研發中心之一。
在上海落戶的3M全球首個汽車材料科學學院(AMSA)是我們進一步強化客戶合作、加強行業協作創新的平臺。在上海設立的3M中國設計中心也讓我們更貼近客戶,并以個性化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于本土市場。
我本人加入3M近30年的時間,從3M中國開始、先后在美國總部和新加坡都工作過。對3M運營、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以及中國市場都很熟悉,所以回到國內擔任現在這個職位,我們計劃持續發力中國市場,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正如我們在過去三十多年所實踐的那樣。我相信我和我的團隊一定會將3M中國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沈建緣:怎樣達成這個“新高度”?同時應對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和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
丁泓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3M中國團隊加班加點,保生產,確??谡值确雷o產品的供應。此外,3M中國團隊還制定了一份行動手冊,也為3M在全球其他國家與地區的運營提供了如何應對疫情的指導與參考。對于應對不確定性,我們在這兩年疫情期間已經積累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
如今,中國市場整體呈現快速迭代、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3M對此加碼中國投資、建立中國設計中心、完善實驗室布局、提升本土化供應鏈支持。我們不單單滿足于單純的產品支持,并提供配套的系列應用解決方案。我們的醫療健康及消費產品更是與本土市場需求緊密相連且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最為關鍵的,還是盡最大可能和努力提供確定性。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本土需求,持續加碼在華投資,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和消費者。
沈建緣:對3M而言,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節點的地位是否受到影響?
丁泓禹: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營商環境穩步提升,且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優勢和價值也并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同時數字經濟推動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增長機遇和發展空間,包括工業、電子、汽車、醫療健康、空氣質量和安全防護等3M前沿技術所涉足的領域。在中國,3M的居家健康和職業安全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與信賴,中國對現代制造業和基礎設施發展的投資也將為3M帶來新的機遇。
沈建緣/文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