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不久的將來,一只普通的燈桿不僅可以照明,還帶有一塊發布信息的智慧屏,可以檢測空氣污染、安防監控、甚至能發射WiFi熱點。這是《城市感知體系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中描繪的未來城市感知體系的一個縮影。
在11月8日2022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聯合業界共同發布《白皮書》,首次全面總結了城市感知體系的十大典型應用,智慧燈桿是其中之一,《白皮書》還點出了場景落地所面臨的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曾明確提出要打通城市數據感知、分析、決策、 執行環節,推進城市物聯網應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合肥、重慶等大中城市都曾針對城市感知體系的建設落地提出了有關要求。
城市感知簡單說,就是用技術為城市打造一個感知體系,實現對城市環境、設備設施運行、人員流動、交通運輸、事件進展等的全方位感知,使城市萬物智能互聯、業務智慧聯動,實時獲取城市運行數據,對城市多維度、多層次精準監測,方便城市的居民,同時也幫助管理者對城市進行精細化運營。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白皮書》中表示,城市感知體系是一個新課題,特別是對超大特大城市既有迫切需求也是重大挑戰,這本白皮書作為聚焦城市感知體系的專著出版恰逢其時,系統梳理了城市感知體系發展的背景,提出城市感知體系總體架構和關鍵技術,并介紹了典型應用實踐,還提出建設保障及發展愿景?!栋灼返木帉憜挝挥邪A為企業在內的46家單位,有政府單位、企業、高校、聯盟。
按照《白皮書》,城市感知體系有十大典型應用場景。比如改造城市管廊,城市管廊常年位于地下,空間封閉、潮濕,環境較為惡劣,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對管廊內的各種傳感設備進行巡檢,耗時費力。改造后的綜合管廊可以將管廊內所有傳感器設備安裝鴻蒙操作系統,實現設備之間互聯,這樣巡檢人員攜帶裝有鴻蒙操作系統的巡檢設備(手環或巡檢終端),沿著管廊里走一遍,沿途巡檢設備在一定距離內就可以自動連接傳感器,檢查設備狀態,完成巡檢,提升效率。
比如燃氣安全檢測,燃氣管道破損泄漏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隱患,基于數據互聯技術,燃氣泄漏監測設備檢測出燃氣泄漏后,可以及時、自動關閉燃氣安全閥門,降低安全風險。
再比如解決城市“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的問題,通過技術上互聯互通,連接道閘、攝像機、充電樁、顯示屏、語音對講、檢測器設備, 實現泊車位資源的互聯互通,讓車主可以錯時錯峰停車,多維度盤活存量。
此外還有智慧環保、城市基礎設施結構健康監測、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高空拋物監測預警、智慧照明、智慧工地等應用場景。
《白皮書》表示,形成各類場景以及場景之間的聯動,需要建設終端、網絡、平臺。通俗來說,要有一個大腦全面、實時、動態地監測城市運行態勢,主動、預前、精準地發現城市問題,輔助城市管理者直觀 掌握城市運行狀態。城市的各個角落要部署終端,終端是感知的載體,同時要打造一張物聯感知的網絡,并建設背后的軟件平臺對數據和業務進行處理、分析。
《白皮書》表示,當前城市的感知體系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產業鏈不完善。就產業鏈來看,涵蓋了操作系統供應商、軟件供應商、硬件供應商、芯片供應商、系統集成商、建設運營單位、企業和公眾,以及政府及行業監管機構等。當前產業鏈、價值鏈上的關鍵主體角色,沒有形成統一戰線,也沒有建立規則化、透明、公平、公正的產業生態體系。另外,城市內部尚缺乏一個能夠設計合理的價值鏈條 的組織。亟需建立通過提供增值產品與服務,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價值合理分配的機制,形成良性商業閉環。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