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 11月9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談到,當前汽車行業發展正面臨兩大難題,并將其歸結為“缺芯、貴電”。朱華榮表示,“缺芯、貴電”已導致長安汽車在今年損失60.6萬輛產能。
其中,“缺芯”指芯片短缺,這帶來芯片價格飆升,并導致主機廠采購成本增加,產品無法按期上市交付,產業生產秩序被嚴重破壞。“現在半成品下線,然后半成品大量庫存是幾乎每個企業都存在的。為了搶產能,一般車企即使缺零件也先把其它零件裝上,然后先下線,把產能騰出來。這種供給的不可控,帶來了很多產業的異?,F象。”朱華榮指出。
而“貴電”則是指電池價格不斷上漲,導致直接面對C端的整車企業苦不堪言。朱華榮表示,現在電池成本已超過整車成本四成,甚至有的車型達到50%多,嚴重影響產品效益達成,對企業經營造成巨大波動。“(電池成本上漲)導致長安汽車單車成本增加5000元到3.5萬元,這些成本都靠我們企業自身來消化。”朱華榮說。
自去年以來,芯片短缺和電池原材料上漲成為汽車整車企業共同面臨的發展難題。目前,芯片短缺雖然有一定程度緩解,但影響仍然存在。同時電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其中關鍵材料碳酸鋰已從2021年初的5萬元/噸,漲到當前60萬元/噸左右,漲幅巨大。
朱華榮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遭遇到上述兩點重大破壞,給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以長安汽車為例,今年1-9月因為“缺芯、貴電”而損失掉了60.6萬輛,特別是今年我們推出的一系列新能源智能化新產品,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朱華榮指出。
在此次會議上,朱華榮對芯片為何短缺,電池成本為何居高不下,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芯片為什么這么短缺?除了我們本身有受制于人的技術問題外,在中國區芯片的投資自主性是不強的,目前主要是靠國際大的公司在中國布局,而這個布局十分受限。但國內企業要想投資,又受到像光刻機設計軟件等這些問題本身的制約。另外車規級的高端芯片要求很高,這也帶來了成本和可靠性的挑戰。”朱華榮表示。
另一方面,朱華榮表示,芯片市場需求短時間爆發,與芯片生產周期長之間的矛盾,也是導致芯片短缺的一大因素。其表示,當前智能電動車比燃油車的芯片需求增長了3-4倍,但車規級芯片由于高質量、高安全、高認證,要求擴展的周期很長。
第三,些結構性的短缺正在成為常態。“其實最近出問題的很多都是一些Tier1(一級供應商)的定制芯片,或個別用料少,客戶少,渠道單一的芯片,對于這些芯片企業不愿意生產,有產量也不愿意生產,這也造成了部分芯片短缺。”朱華榮表示。
而針對電池貴的原因,朱華榮則指出,這是需求拉動導致原材料飛漲,產業鏈本身利益分配不均,加之各路資本的惡性炒作導致。“從我們掌握了解的情況看,這一輪漲價我認為是個資本的惡性炒作,部分賣家惜賣,買家囤貨,中間商囤積居奇,使電池的價格一路飆升。”
對于“缺芯,貴電”,朱華榮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首先,針對缺芯,要加強頂層設計,系統部署,分工合作快速突破。企業要與芯片商建立新型的供應商關系,構建芯片企業與汽車行業的直通直聯的合作模式,同時也要“兩手抓”,加快與國內國際芯片的合作,保障供應能力。
而對于“貴電”,朱華榮建議汽車行業要在國家部委的支持下,依法開展一次反暴利行動,堅決打擊國內外個別企業原材料囤積與炒作,整治電池行業亂象。企業內部則要加強一系列標準化的工作,提升通用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數據顯示,長安汽車集團9月銷量205543輛,同比增長28.6%。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9月銷量153039輛,同比增長31.9%。朱華榮表示,按照長安汽車規劃,到2030年將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突破450萬輛,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