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王義偉/文 2022年11月10日,俄烏戰局進展到第二百六十天。
這兩天俄烏戰場上最大的新聞,就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于11月9日下令,命令俄軍從第聶伯河右岸轉移到左岸,包括撤出駐守在赫爾松的部隊。
這個命令也解開了之前的一個大謎團。
10月19日,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聯合部隊總指揮蘇羅維金大將上任后第一次接受采訪。蘇羅維金表示,赫爾松的形勢非常緊張,俄方或許會作出“艱難決定”。由于蘇羅維金被稱為末日將軍,他上任后俄軍一反常態持續轟炸烏克蘭全國范圍內的基礎設施,因此,不少觀察者猜測蘇羅維金說的“艱難決定”,也許是更加劇烈的軍事打擊手段,甚至動用戰術核武器。
現在看,所謂的“艱難決定”,應該就是從第聶伯河右岸撤軍。
從戰場態勢看,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一方面,第聶伯河是一道天然屏障,是天塹,俄烏兩軍隔河對峙,雙方都是易守難攻,都會大大減少傷亡。另一方面,如果俄軍繼續在右岸駐扎,烏軍的海馬斯火箭炮以及其他精確打擊武器,將對俄軍的跨河補給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撤軍是正確的戰術選擇。
當然,從這道命令的發布時機看,筆者認為俄方的做法有可以商榷之處。
蘇羅維金10月19日就表示俄方或許會作出“艱難決定”。也就是說,彼時俄方決策層已經在考慮從赫爾松撤軍。如果真的撤軍,發布命令的最佳時間點有兩個:一個是盡早發布,趕在美國中期選舉(11月8日)之前發布,越早越好;另一個就是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后,出了結果再發布。在這兩個時間節點發布撤軍命令,客觀上可以和美國的國內局勢尤其是中期選舉形成互動,產生更大的影響?,F在,俄方選擇美國中期選舉已經舉行,結果還沒有出來的時候發布撤軍命令,似乎不是最好的時機。
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10月29日烏軍襲擊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俄方當天就宣布暫停糧食協議。筆者當時就評論說,俄方的決定太匆忙了,是給自己出了難題。果然,俄方緊接著就自己找臺階下來了。
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11月9日的報道,盡管俄方宣布撤離赫爾松,但實際上俄軍并沒有離開這座城市。對于這個新聞,筆者認為烏克蘭一方有點著急了。俄方撤軍令是國防部長發布的,軍中無戲言。俄方撤軍不但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保證安全,以防烏軍的追殺。
美國中期選舉已經舉行,俄、美雙方即將重啟《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框架下的溝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列舉了烏克蘭參加和談的條件,烏克蘭高層否認“受西方脅迫”與俄和談,現在,俄方即將撤離赫爾松。
以上信息表明,雖然俄、烏之間停戰是不可能的,但是?;?、啟動和平進程,則是可能的。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參加和談的條件是“恢復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賠償戰爭造成的一切損失、懲罰每一名戰犯并保證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
如果美方告訴澤連斯基,這不是和談的條件,這是烏方希望達成的和談結果,是談判的努力方向,現在,讓我們從?;?、從和平開始談。
澤連斯基會聽從嗎?
期望這樣的和平進程能夠盡早啟動。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