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華貴人壽汪振武:未來五年90家壽險公司會出現巨大分化

          姜鑫2022-11-10 11:41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11月9日,華貴人壽董事長汪振武在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2022第三屆中國壽險業轉型發展峰會上談道了中小保險公司轉型的感受。

          汪振武表示,關于保險行業的發展,已經達成一些共識:客戶在變,渠道在變,行業風險在變,隊伍在流失,互聯網發展越來越艱難(去年的互聯網新規讓整個互聯網行業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調整)。但在汪振武看來,這些風險里面,他最擔憂的不是代理人的個險,而是高利率。

          “我看到一個分析數據,如果要保證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百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需要的GDP增速是3.8%,如果未來10年GDP數據在3%、4%左右,過去十年大量保費成本、資金成本都在4%以上,要覆蓋未來10年GDP的增速是艱難的。如果整個GDP只有4%,投資想取得超越GDP的收益,對絕大部分險企來說是艱難的。當下風險里面,我們認為,保險行業最大的風險不僅僅是負債端的人力和渠道,而且是資產端匹配的風險,現在來看已經不再遙遠,幾乎來到了。”

          汪振武還分享了對保險行業未來五年發展趨勢的三個判斷:

          第一,90多家壽險公司會出現巨大的分化。“事實上,分化已經在進行,分化可能不僅僅是分化,可能是生死之別。分化不僅僅是公司主體的分化,還是經營模式的分化。未來在90多家公司里面,能夠從頭到尾有產品能力、有渠道能力、有隊伍能力、有客戶服務能力,自建保險產業鏈全流程,從產品到服務,我的預判不會超過兩成。絕大部分公司都會聚焦在某一端上,比如只做產品,只做服務,甚至在產品上現在的90家同行都是全產品線,從萬能、分紅、重疾、醫療、康養、意外等等都有。我相信再過五年,有相當的保險同行會退出一些產品線,只聚焦到其有競爭力的產品線。”

          第二,行業分工進一步細化。行業會分成三大陣營,因為每一家公司的資源、人才、財力都是有限的,平臺型公司、渠道型公司、產品型公司陣營會越來越清晰。

          第三,大量保險公司轉型為做服務的公司。比如,投連可以收管理費,傳統保險公司盈利來源有死差、利差和費差,但利差會變得越來越艱難。如果做費差的模式是平臺公司和中介公司的優勢,未來一大陣營會轉為做服務收費,比如健康管理、健康保障類,也就是說以管理和服務作為自己盈利模式的公司可能會出現。

          資料顯示,華貴人壽成立于2017年2月,首期注冊資本金10億元人民幣,總部注冊地位于貴州省貴安新區。公司由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康集團、貴州貴安金投、貴州金控集團等11家單位共同出資創立。

          今年,是華貴人壽成立的第六年,2021年公司已經開始實現盈利。汪振武介紹了其打法:只做產品和服務,不建立自己的隊伍,廣泛跟市場中所有的合適渠道合作。目前,公司的產品線只做兩類險種: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只專注做經代、網代和銀代渠道。

          汪振武表示,未來也沒有太大的網點規劃和布局,中國市場如此之大,作為中小保險公司,我們的選擇就是專注在某一類或者幾類產品上做到極致,在某幾類渠道合作上做到服務的極致。

          據了解,華貴人壽成立以來主導產品是定期壽險,目前,定期壽險取得了在互聯網市場上份額超過1/3的成績。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金融機構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證券、新三板、保險行業與上市公司相關領域。擅長深度報道。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