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雙十一的新戰場 | 小白商業觀

          陳白2022-11-10 12:57

          (圖片來源:東方IC)

          陳白/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11”時間。

          從最開始的電商交易額狂歡,到后來李佳琦一個人一天賣出一座商場一年銷售額的直播間奇跡,“雙11”可以說是經歷了許多的高光時刻,也遇到諸多爭議。

          當時間來到“雙11”的第14個年頭,此前已有媒體率先下了定義,這是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雙11”。

          雙11確實正在發生變化,主播的自由流動、短視頻購物車及商品詳情頁的開放等,這些調整都意味著,起碼對“雙11”的最早策源地淘寶來說,雙11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從阿里近期以來的諸多動作,也能夠清晰看到這種戰略判斷的變化。在抖音頂流羅永浩入駐淘寶直播的第二天,天貓和菜鳥聯合宣布,未來3年,消費者在平臺購買衣柜、床、洗衣機等大件電器家裝商品,將實現100%一次上門、免費送裝。同時,菜鳥CEO萬霖稱,天貓菜鳥將發力投入大件物流3年領先計劃。

          換句話說,以往致力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淘寶天貓,正在往“讓天下沒有難買的商品”的細分賽道更進一步。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包括衣柜、床、洗衣機、冰箱等在內的大件商品銷售,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淘寶的“軟肋”所在,這不僅僅是因為淘寶天貓的伙伴“通達系”物流本身更以小件見長,更重要的是,平臺用戶此前也沒有在淘寶天貓買大件的消費習慣。這也是在過去,包括京東、蘇寧在內的諸多B2C模式電商試圖突圍的主要路徑。而如今的淘寶天貓,正在加速補齊其業務版圖中的最后一塊短板。

          從細分領域空間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可供挖掘的藍海市場。數據顯示,僅今年前10個月,消費者就在電商平臺上買走了2400多萬張床、2200多萬套沙發、1800多萬件餐桌椅。當其他品類已經進入競爭紅海之時,大件物流的確是留給電商不多的可供做深價值的空間。

          但必須看到的是,這種能力的建設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到目前為止,相比小件配送,中國大件商品物流市場并沒有統一的服務和履約標準,很難對消費者有相對統一的承諾。以中國地域的寬度和廣度,以第三方賣家的能力來看,目前幾乎沒有一張快遞網絡能夠完成對全國不同縱深的用戶交付情況。

          也正因此,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全新的持久戰式的戰場,其中不僅僅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更需要從互聯網以往的快節奏中剝離出來、保持耐心和信心,等待長期主義的回報。

          而退回商業的角度來觀察,這種變化也再一次釋放了阿里轉型的信號:以往更擅長輕裝上陣、打突擊仗的阿里巴巴,正在通往張勇最新演講中所提到的“扎根實體經濟”的新征程之中。

          當然,這本來也是平臺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不久之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第十次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發揮其吸納就業等作用。大件物流從包裝、運送和組裝過程,都蘊含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從這個角度看,電商平臺的“雙11”競爭從線上轉向加碼線下服務,對于擴大就業也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在流量見頂的危機之下,從電商到物流都已經開始加速戰略調整。而“雙11”的戰場也正在從早期價格戰到后來的份額爭奪戰再到如今爭奪“最后一公里”服務戰的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依然是中國最具有競爭活力的市場領域之一,也是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那條驅動變化和增長的“鯰魚”。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經濟觀察報商業評論主筆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