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濮振宇 11月9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小馬智行上海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黃俊表示,從長期來看,一個產業的發展有峰期也有谷期。自動駕駛行業現在面臨一些“寒氣”,在美國的一些自動駕駛上市公司股價遭遇到“腰斬”或者“砍到腳踝”的情況。
今年10月,福特汽車投資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突然倒閉,今年5月該公司還在路測。不僅是Argo AI,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都走入了發展低谷,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起數和融資額分別下降約32%和61%。
作為國內的自動駕駛創新公司,小馬出行近期也流出了裁員的傳聞。網傳疑似小馬智行員工朋友圈的截圖顯示,11月1日小馬智行CEO發送全員郵件,宣布要“裁掉上海的data部門”,“也不需要交接工作”。
黃俊在論壇上未提及小馬智行目前經營和資金方面的情況。他呼吁“大家還是要共同努力,度過目前谷期的階段”,同時強調小馬智行正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努力盡早賺錢。
黃俊認為,評價一臺自動駕駛車輛面向某一個場景的商業化進展是否成熟,需要對駕駛體驗進行三個維度的評價,包括安全性、舒適性、通行效率。
“安全性、舒適性和通行效率,單純做到哪一點都不難,可以為了安全犧牲車速,也可以選擇在遇到風險的時候提前制動,但這會讓人體感到不舒服”,“我們整體考慮評估一臺車輛是不是比較好的產品,三個因素缺一不可”,黃俊強調,小馬智行產品商業化落地前,會重點考慮這三個方面的要求。
在商業化具體進展方面,2018年12月,小馬智行在廣州首次上線了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應用),通過應用提供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體驗。今年4月,小馬智行在廣州首次獲得了出租車運營的許可,同時在北京也獲得了首批自動駕駛的無人示范運營的牌照。
“收費的事情我們現在也可以做了”,黃俊表示,“通過這兩個(許可/牌照),很大程度上把接下來Robotaxi要商業化以及產品化運營的兩個重要元素和方向都落實在實地,就是‘無人’、‘商業’。我們也是首次獲得了無人化商業化許可,這個也會成為我們商業化探討以及商業化實現里非常重要的環節”。
商用車業務方面,今年11月,小馬智行與三一集團、中國外運成立了“智慧物流戰略聯盟”,同時小馬智行發布了量產版的小馬智行智卡。據黃俊介紹,小馬智行智卡首批交付了30臺,接下來三年時間會交付超過500臺,投入到商業閉環的運營使用中。
硬件業務方面,今年6月,小馬智行宣布對客戶交付基于 NVIDIA DRIVE Hyperion 計算架構及 DRIVE Orin 系統級芯片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ADC樣品,基于該域控制器及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軟硬件,車輛可在繁忙的城市公開道路以及高快速路實現多種智能駕駛功能。
“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合作訂單,現在已經進行了批量化和客戶相應的交付,正式量產是在今年內”。黃俊稱。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