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專家解讀“防疫新20條”:邁出了穩健的一小步

          張英2022-11-11 22:05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英 編輯 陳哲 11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20條優化防控措施。

          在經濟觀察網采訪的多位專家看來,這些措施是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做出的科學、合理的調整,將來有可能還會根據病毒特點做進一步調整。

          “20條措施是邁出的一小步,這樣優化也是最穩健的,未來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說,目前不少人對新冠病毒還缺乏科學的認識,還有很深的恐懼感,因此不能進行急劇的改變,需要做長期的努力。

          目前各地已進入冬季,優化措施后,疫情發展趨勢會如何演化?

          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教授孫亞民認為,冬季感染人數增多,主要跟病毒自身特點有關。一是冬季病毒的物傳人幾率會增加,二是病毒在體外存活的時間更長,同時,冬季室內活動也會更多。

          金冬雁表示,新措施只是糾正了一些此前的“無用功”,優化防控不會造成疫情更大規模的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確強調要加大對“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居家隔離政策空間變大

          長期以來,關于集中隔離與居家隔離的疫情防控效果一直是討論熱點?!锻ㄖ穼Σ糠秩巳嚎s短了集中隔離時間,調整為居家隔離。

          新規明確:對密切接觸者與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

          金冬雁判斷,未來居家隔離還會在中國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居家隔離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其實國外等許多地區對于密接也采取的是居家隔離,關鍵是教導大家怎樣在居家狀態下做好隔離,在很好的指引下,大部分的家庭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通知》還規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不再判斷次密接主要是從人力、物力角度考慮,隨著新冠毒株傳播力增強,次密接的規模會增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流調、管控,取消次密接判定,能節約人力物力。

          同時,《通知》明確要求要“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在入境方面,《通知》做了四項規定:

          一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二是,對于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組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開展商務、訓練、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中方人員進入管理區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工作后根據風險大小采取相應的隔離管理或健康監測措施。

          三是,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對解除集中隔離時核酸檢測Ct值35—40的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四是,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后,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取消航班熔斷,是這次新規中幅度較大的改變,影響人群范圍也較大。入境商務人士、體育團只閉環管理,不隔離,釋放了一個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入境隔離未來可能會被取消。

          他表示,新20條中,入境集中隔離時間仍然太長,如果落地后的核酸檢測為陰性,Ct值不在35-40區間,進行一天一次的居家抗原檢測,不做集中隔離,這樣的防控同樣有效。

          “入境隔離時間偏長,會導致許多人還是會選擇不回國,畢竟大部分人的假期有限。最重要的集中隔離只是從7天減5天,從7+3改為5+3,差別不大,而現在的香港對于入境已經是‘0+0’政策。”常榮山說。

          在入境核酸檢測的Ct值設置方面,常榮山解釋,Ct值在35-40之間其實屬于灰區,一般認為這個范圍的人實際上不具有傳染性了。

          醫療資源、疫苗及藥物儲備為下一步調整做準備

          在醫療救治及疫苗方面,《通知》提到:

          一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準、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培訓。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癥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二是,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三是,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做好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癥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重視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做好有效中醫藥方藥的儲備。加強急救藥品和醫療設備的儲備。

          金冬雁認為,這三條措施實際是在為下一步繼續調整創造條件。“在醫療資源儲備中,做好分級診療是最為重要的。與此同時,擁有新冠疫苗和新冠藥物兩大工具后,其實新冠并不可怕。”

          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上,他解釋,盡管新的變異毒株具有免疫逃逸性,但并不代表原本的疫苗無效。數據顯示,接種三針科興或者復必泰新冠疫苗后,感染幾率是未接種疫苗的1/5-1/10左右。

          對于發生免疫逃逸后的突破性感染問題,他表示,突破性感染的特點是病毒載量少、排毒期短、病癥輕或者無癥狀,同時傳染性低。

          “香港的數據顯示,1月時病毒的有效繁殖率最高達到5.5,即1個感染者傳染5.5人。2月疫情高峰期有效繁殖率在3左右居高不下。而6月以后有效繁殖率一直在1.5以下,即1個感染者傳染不到1.5個人。”他認為,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接種率及自然感染率的提高。

          在疫苗的防重癥和死亡風險方面,他列舉的數據顯示:接種三針科興疫苗后感染死亡率是0.1%,跟季節性流感相似,而三針復必泰或4針科興,死亡率會降到0.02%-0.05%。他建議,尤其應該提升老年群體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特別是加強針接種率,這是改變防疫局面的關鍵因素之一。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醫療、公共衛生等大健康領域,報道醫療創新與科技、健康管理與照護、公共衛生事件等。新聞線索請聯系郵箱:zhangying@eeo.com.cn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