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姍 提前結募、發行火熱、規模攀升,債基在今年的基金投資市場中熱度空前。
11月10日,格林聚享增強債券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原定的募集截止日由12月20日提前至11月10日。前一日,財通弘利純債基金也發布臨時公告稱,該基金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3年1月16日提前至2022年11月8日,整整提前了兩個多月。根據公告,財通基金歷時三周募集規模超45億元。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到11月10日,僅11月份以來,就有16只債基宣布提前結募,包括匯添富基金、農銀匯理基金、招商基金、景順長城、匯安基金、華泰柏瑞等機構的旗下產品。
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一般為募集規模提前達到了預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債基市場的火熱。“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波動較大,疊加央行超預期降息、國內疫情反復等方面的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降低,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債券市場行情走勢較好,表現出了優秀的抗風險能力,兼具穩健性和收益性特點的債券型基金,更符合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濟安金信評價中心研究員劉思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年內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20.62%,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5.08%,同期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3%。
逆市吸金下,也有公募人士提醒:投資債基并非毫無風險,投資者需要明確債基所投的債券類型和期限。
提前結募
11月10日,格林基金旗下格林聚享增強債券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該基金于2021年10月21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1年12月20日。公告稱,自2021年11月11日(含當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對該基金的認購申請。
11月9日,財通弘利純債基金也發布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公告顯示,財通弘利純債基金已于2022年10月17日起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3年1月16日。
財通基金表示,為充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基金管理人財通基金與基金托管人浙商銀行協商,決定提前結束該基金的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3年1月16日提前至2022年11月8日。即該基金最后一個募集日為2022年11月8日,2022年11月9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此前,11月以來,已有匯添富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指數、招商鑫誠短債、匯安裕泰純債、農銀匯理金耀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景順長城穩健增益債券等16只基金發布過提前結募公告。
這與多只股票型基金出現延募情況形成反差。并且三季度以來,提前結募的債券基金占比呈遞增態勢。數據顯示,7月-10月份依次有16只、26只、48只、21只債基提前結募,占當月提前結募的基金數量比例分別為38%、61%、71%和70%。
財通基金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債基受青睞的原因不僅來自于債券價格上漲,還包括資管新規、突發疫情下居民對穩健收益類資產的再配置等需求。
其一,資管新規下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今年1月1日,資管新規全面落地實施,標志著銀行理財邁入全面凈值化時代,以往個人投資者和企業投資者熟悉的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已經沒有途徑可配置,這些理財產品全面轉成了收益會波動的凈值化理財。
其二,今年以來權益類市場波動加大,市場風格輪動較快,一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在配置品類上重新選擇,造成一定體量的資金回流到較低風險、較高流動性的配置品種上。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池云飛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權益市場受內外擾動因素的影響較大,出于風險規避的需要,債券基金受到投資者們的強烈關注。同時,今年以來由于利率的不斷下調,債券基金的資本利得收入較為可觀,從結果上看各類債券基金指數今年以來收益均錄得為正。
從整體主動型純債基金的表現來看,今年以來純債基金收益率多集中在2%-4%區間。中金公司研究部統計,截至11月3日,同花順口徑下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1932只純債基金中,今年收益率為正的只數占比約97%,其中近八成在2%-4%區間,另有近一成收益率在4%及以上。
逆市吸金
在多重因素助推之下,全市場債基規模水漲船高,債基成為今年新發市場的主導產品。
2022年三季度,公募基金總規模達26.4萬億元,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海外投資基金、FOF基金和商品基金均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債券型基金環比增加近3705億元,總規模達8.05萬億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200只基金成立,發行份額為1.23萬億份。其中有371只是債券型基金,發行份額達到7835.68億份,占總發行份額的63.8%。而2021年全年債券型基金發行份額為7527.86億份,僅占總發行份額的25.3%。
池云飛表示,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中,出于避險的需要,投資者對債券基金的需求快速增長,為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基金公司在近幾個月內也不斷的發行債券基金,尤其是中長期純債基金。
此外,今年還有多只爆款債基誕生。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是招商添安1年定開債基。該基金成立于今年3月3日,首募規模達150億元;成立于8月的中融恒通純債,首募規模也有80億元;交銀中債1-5年政策性金額債、惠升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博時中債0-3年國開行債券ETF、華安中債1-5年國開行債券ETF等細分領域的被動債券產品,成立規模均在7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閉門謝客”也是今年債基熱下的常規操作。
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份,有90余家公募發布了400余次基金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公告,其中,債券型基金是暫停申購的主要類型產品。
11月份,債基暫停申購或限額申購現象還在繼續。例如,11月11日,長城悅享增利A公告稱,自11月14日起暫停大額申購,單日單賬戶申購額度累計不超過500萬元。
同日,北信瑞豐鼎利債基也發布暫停大額申購業務公告,自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2月8日期間,單日單個賬戶累計申購金額不超過500萬元。而泰信周期回報債券基金限額更為嚴苛,自11月11日起,限制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金額1000元。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資金迅速流入的時候,會帶來債券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這是基金經理必須考慮到的因素。此外,申購資金過多,可能會導致整體收益率下行。”“雖然短期的資產規模擴大會帶來不菲的管理費等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保持穩定的收益會更有利于自身發展。”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投資者蜂擁至債基,對此,有公募人士提醒,投資債基并非毫無風險,投資者需要明確債基所投的債券類型和期限。如果基金投的是信用債和城投債,需關注債券等級,不建議投資信用過度下沉或大幅拉長久期操作的基金。
廣發基金表示,普通投資者想要挑選適合自己的債券基金,除了跟挑選普通基金一樣,要考慮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基金公司的整體實力、持有人結構等因素之外,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重點考慮產品的歷史業績、最大回撤和基金費率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