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

          無錫在什么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 | 奇談都市圈

          劉奇洪2022-11-14 17:57

          劉奇洪/文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劃定的第三層次城市是專業性全球城市,包括了無錫、南通、常州、嘉興、湖州、舟山六個城市,蘇浙各半。

          無錫市區經濟總量雖然與蘇州市區、寧波市區經濟總量差別不大,但人為分類,拉開了無錫與第二層次蘇州、寧波的差距?!渡虾4蠖际腥臻g協同規劃》定義的專業性全球城市,就是在專業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的城市。通過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實業創新名城、更具吸引力的山水人文名城、更具持續力的生態宜居名城,無錫成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真正成為專業性全球城市,但無錫應該在什么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還需要從無錫交通區位、發展歷史、產業基礎說起。

          一座在夾縫中逆襲的城市

          無錫歷史悠久,商朝后期,泰伯奔吳,定居梅里,筑城立國,無錫始入文明開化階段;春秋時期,無錫曾是范蠡、西施的歸隱地,因而留下了眾多范蠡、西施傳說,無錫的許多地名也是與范蠡、西施有關,如蠡湖、蠡園。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無錫縣,始有無錫地名;盡管“無錫”地名曾被其他地名替代,但多數時間,“無錫”地名一直沿用,是太湖平原使用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名之一。

          古時,舟車為代步工具,晝夜行程16小時、80公里為限,官文才能在府城之間當日達到,故太湖平原相鄰府城均按直線距離80公里設立,江寧府-鎮江府、鎮江府-常州府、常州府-蘇州府、蘇州府-松江府、松江府-嘉興府、蘇州府-嘉興府、嘉興府-湖州府、蘇州府-湖州府之間距離均為80公里(誤差<5公里)。

          在行政上,無錫介于兩個經濟發達府城蘇州、常州中間,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均為常州管轄,行政地位一直低于蘇州、常州。但就交通區位而言,無錫又處于內河航運樞紐絕佳位置:一是無錫處于京杭運河蘇南段中間,東達蘇州,西至常州均為40公里,是蘇州、常州漕運的歇腳點和物資補充點;二是無錫處于杭州北上通道必經之地,不管沿京杭運河,還是走太湖捷徑通道,經湖州,穿太湖,過無錫,到江陰,進長江,無錫均為必經通道;三是無錫經太湖,到宜興,走吳楚運河(申蕪運河),可達長江重要港口城市蕪湖、九江、漢口。無錫處于府城管轄末端,但又處于水運樞紐位置,在水運鼎盛的明清時期,無錫就以“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窯碼頭”、“錢碼頭”聞名天下,發達的工商業造就了不是府城勝是府城的無錫。

          隨著鐵路、公路興起,陸上交通地位超過水運地位,城市之間時間距離縮短、空間距離延長,“120公里”成為城市最佳拍檔選擇,在行政中心或經濟中心附近120公里為半徑,由“120公里”自然法則選擇的工商業城市應運而生。

          近代中國,天津對應于北京、香港對應于廣州,直線距離均為120公里,且不約而同均以工商業城市面貌出現;當代“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出現,也是遵循了義烏到杭州“120公里”自然法則。在奉行“規劃先行”的時代,雄安新區先行區(容城片區)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天津站直線距離均為120公里,廣東深汕合作區到深圳羅湖站直線距離120公里,也自覺或不自覺遵循了“120公里”自然法則。兩城之間120公里距離,既保留了兩城各自獨立性,但又保持了兩城之間的經濟聯系緊密性。

          1906年滬寧鐵路開通,無錫到上海時間距離縮短為半天時間,“120公里”自然法則顯現,無錫交通地位陡然上升,無錫城區成為了周邊農村聯系外部世界的中轉站,周邊農村閑置資本、人才向無錫城區集中,同時無錫城區又保持與上海信息溝通,無錫城區不經意間在蘇南農村有了“小上海”別稱。于是乎,在20世紀前20-30年,家族原本在無錫農村的地主富商,不約而同選擇了在無錫城郊的水陸交通要道興辦實業,薛家(薛南溟)、榮家(榮宗敬/榮德生)、楊家(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唐家(唐驤庭/唐君遠)等無錫名門望族成功進入了實業領域(主要為紡織、面粉行業),實業興城成了無錫城市主要標簽。到了1937年,在中國關內城市中,無錫工業產值僅次于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成為了中國工業發展頭部城市。 

          1

          在上海大都市圈中,因民族工業崛起,1927年無錫從曾經的常州、蘇州行政管轄范圍退出,最終成為江蘇省直管市(縣),無錫在法律上成為了與蘇州、常州并列城市。1983年實行“地改市”行政體制后,包括下轄江陰、宜興在內的無錫,大力發展鄉村工業企業,中國第一個“億元鄉”、“億元村”均出自無錫,由此,無錫影響力一度超過了蘇州、常州,居蘇錫常之首。與蘇州相比,無錫車牌“蘇B”和電話區號“0510”,說明無錫城市地位僅次省會南京,排名第二,地位曾經高于蘇州;2021年無錫人均GDP排名全國大中城市第一,超越蘇州,說明無錫經濟發展質量高于蘇州。與常州比,經濟總量(GDP)、城區人口、機場旅客/貨物吞吐量、銀行存貸款、貨物進出口總額等眾多指標,1983年以來常州一直在追趕,但從來沒超越無錫。這也充分說明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無錫在夾縫中實現了逆襲。

          一座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城市

          在夾縫中逆襲,并不主要是運氣使然,更大程度上在于包括江陰、宜興在內的整個無錫的創新發展。無錫不同于國家中心城市、門戶城市、省會城市,沒有太多資源,且近代無錫工業化也是從紡織、面粉等民生產業開始,科技含量低,但無錫城市文化蘊含創新基因,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20世紀初,面對國外工業品大量涌入,中國家庭作坊生產的手工產品在市場上節節敗退,無錫工商業者積極應對,到國外考察、學習,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從“米碼頭”、“布碼頭”、“絲碼頭”經營的原料(谷物、棉花、生絲)入手,變手工產品為機器產品,由此,無錫的工商業者獲得了兩份利潤(商業利潤+工業利潤),無錫“布碼頭”、“米碼頭”也成為了中國最大棉花市場和糧食市場。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無錫民族工業起步時,一個顯著特征是民族工業企業創始人大多是父子關系(如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唐保謙/唐星海父子、唐驤庭/唐君遠父子)或兄弟關系(如榮宗敬/榮德生兄弟、楊宗濂/楊宗瀚兄弟),父或兄負責工廠開辦,子或弟負責外出考察學習、留洋取經,思想開放與學習進取保證了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由于起步就注重家族力量,加上名門望族之間建立的復雜聯姻關系,使得無錫工商業崛起自成一派,主要依賴本土工商業者,既不像上海、天津主要依賴外國資本、買辦資本和官僚資本,又不像武漢主要為官僚資本。除了無錫市區外,當時不屬于無錫管轄的江陰、宜興工商界和政界也是由幾大家族控制,其中,陳、章、祝、沙等家族為江陰名門望族,周、蔣、潘、徐、吳、錢、儲等家族為宜興名門望族。

          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葉,中國開始恢復市場經濟體制,無錫城鄉長期處于“休眠”狀態的市場經濟基因開始“激活”,無錫成為“蘇南模式”重要發源地,以鄉村工業為核心的鄉村經濟一度占據了蘇錫常經濟2/3,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說。無錫下轄縣市江陰,至今仍是中國工業經濟最強縣市,2021年有56家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境外上市20家,境內上市36家,其中,境內上海主板16家、深圳主板13家、創業板7家)。

          20世紀90年代中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無錫經濟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即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發展階段。一方面,傳統產業(紡織服裝、冶金、通用設備)轉型升級,朝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高端化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產業(芯片、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物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了無錫新的經濟增長點。 

          1

          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芯片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不僅代表了無錫新興產業發展方向,而且也代表了無錫新興產業的兩種不同路徑。芯片產業,無錫先是創辦地方企業(1960年創辦江南無線電器材廠)起步,然后被國家部委收編成為軍工企業(1963年收編為742廠)專業生產軍用配套產品,再到1977年引進電視機芯片生產線生產民品,再到與國家專業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24研究所)聯合成立新公司(1989年成立華晶電子集團),再到出現困境被中央企業(華潤集團)收購并成為中央企業微電子企業(華潤微電子集團);2000年后,無錫開始了芯片產業鏈(芯片產業集群)打造,引進和培育了若干芯片企業(長電科技、海力士、英飛凌、華虹等),無錫芯片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了中國芯片產業排名前三的頭部城市,2021年無錫芯片產業營業收入1783.05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無錫走的是引進全球頂級人才創新創業和直接引進全球行業領先企業兩條路徑,前者以李革、趙寧夫婦創辦的藥明康德為代表,后者以引進總部在英國倫敦的阿斯利康為代表;2021年無錫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1409.01億元。

          總之,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與科技接軌,近現代無錫順利完成了“三級跳”:20世紀前30年,由封建商業城市發展成為以紡織、食品(面粉)為主的工業城市;20世紀70-90年代,由輕紡工業為主的城市發展成為重化工業為主的城市,冶金、電纜、化纖等為主要產業;20世紀90年代至今,由傳統產業為主的城市發展成為新興產業(芯片、生物醫藥、工業設計)為主的城市。

          回顧百年發展,無錫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一般城市的道路,成為中國最富有創新活力、實力最強的地市之一。

          一座“拼裝”起來的城市

          蘇南無錫崛起,“單車變摩托”,由縣成為一座省轄市,這就使得1983年江蘇省推進的“地改市”體制改革,打破了明清時期府城管縣的原有方案。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常州管轄無錫,現不僅無錫脫離常州管轄,而且還要從歷史上常州管轄的地盤再劃出一些區域給無錫“做嫁衣”,這考驗著決策者智慧。

          1983年蘇南“地改市”方案被認為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是地市“肥瘦不勻”,蘇南五市面積不一,相差懸殊,鎮江面積僅相當于蘇州面積的45%;二是市域邊界犬牙交錯,無錫江陰邊界直抵常州主城區和蘇州張家港主城區,離常州和張家港兩市政府大樓直線距離五公里;三是除鎮江外,均為南北長、東西短,導致城市發展難以東西拓展;四是常州錯位、無錫碎片,嚴重影響兩市全面發展;五是割裂文化、斷裂歷史,尤其常州、鎮江,由多種區域文化組合,但不融合。

          時至如今,當民間談起1983年無錫寧要隔湖相望的宜興縣,不要經濟強而且可以連片的沙洲縣(張家港市),依然有疑問:一是無錫市區與宜興之間陸地隔了常州,規劃兩地之間陸上交通線路均要經過常州;二是宜興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為常州管轄,且兩地陸地相連,區域文化與常州一致;三是張家港與江陰陸地相連,張家港1/3面積來自江陰,與江陰區域文化一致,張家港歸屬無錫管轄,沒有違和感;四是張家港歸屬無錫,宜興歸屬常州,蘇錫常三市形狀方正,經濟總量差距沒有過分懸殊;五是無錫向長江發展,擁有張家港,更有空間和岸線優勢。

          圖1:無錫市行政地圖

          1

          由于無錫是“拼裝”起來的地市,真正的錫澄宜一體化依然任重道遠。一是無錫在形狀上是“碎片化”的城市,在中國唯一可以比對的城市就是河北省廊坊市,導致在交通規劃建設上加強無錫市區與宜興聯系,必須征得常州方同意才行之;二是明清時期,無錫、宜興、江陰均屬常州府管轄,無錫、宜興、江陰均為并列關系,區域文化歸屬三大板塊,其中,江陰還是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設立的江蘇學政衙署駐地(八府三州考秀才之地),也就是說,無錫在文化上難以對江陰、宜興產生歸屬感;三是在對外經濟聯系上,隨著軌道交通網的完善,無錫市區對外聯系緊密的是上海、南京,宜興對外聯系緊密的是南京、杭州,江陰對外聯系緊密的是上海、南京、常州,宜興、江陰對外交通聯系均不需要通過無錫;四是無錫“拼裝”城市還體現在產業結構方面,無錫芯片產業只是強在封裝測試和制造環節,在設計、制備、材料方面還很薄弱,物聯網產業還沒有具有全球影響力企業,江陰新興產業比重較低、頭部企業少,宜興還處于傳統產業為主階段;五是無錫經濟發展雖有亮點,但還沒有遏制經濟地位相對下降趨勢,自2007年5、6月爆發太湖藍藻事件后,原本經濟總量高于南京、寧波的無錫,2013年經濟總量被南京超越,2019年經濟總量被寧波超越。

          圖2:無錫三大板塊(無錫市區、江陰、宜興)對外交通

          1

          一座應在制造業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的城市

          無錫不是國家門戶城市,也不是國家中心城市,無錫打造成全球城市,只能在專業領域,也就是在制造業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方能成為全球城市。

          (一)以山水生態和歷史人文為依托,吸引全球制造業創新人才

          無錫在制造業方面發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實業(制造業)創新名城,更能真正發展成為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為此,無錫要成為全球制造業創新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的城市。無錫主城區、江陰、宜興都是山水兼備、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之城,通過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山水人文名城、更具持續力的生態宜居名城,使之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城市,自然就會吸引全球制造業創新人才奔赴無錫。

          近年,無錫在基礎教育、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走在江蘇、上海大都市圈乃至全國前列,無錫天一中學、拈花灣、梁溪濕地公園以及黿頭渚的櫻花等已成為全國性品牌,但還沒有轉化為人才等高等級要素吸引方面,目前只是業內有了較高知名度,還需要有跨界知名度,還需要成為大眾知曉的品牌;宜興,作為蘇南少有的宜居宜游宜養城市,只是宣傳了宜興的游,對居和養還缺乏宣傳;江陰,工業強縣,但需要補城市建設短板尤其公共服務建設短板。

          (二)圍繞芯片等產業,完善產業鏈、做強產業鏈

          中高端芯片和大飛機發動機是中國制造業領域兩個最大短板。芯片產業發展猶如團體接力比賽,現在已到中場,無錫暫時領先源于起跑早,但能否贏得最終勝利,還是要打個問號。無錫芯片產業發展,一方面,要在芯片產業設計、材料、制備方面加強力量,尤其在設計、材料方面要加大補短板力度,另一方面,無錫芯片產業不能僅僅局限于代工環節,要利用無錫產業多樣有利條件,尤其要加強與物聯網、智能裝備等產業聯系,拓展應用場景,真正做強芯片產業。

          (三)加強錫澄宜一體化,打通交通、產業一體化通道

          無錫南北長、東西短,為此,要加強錫澄宜交通一體化,強化無錫主城區與江陰、宜興聯系,聯通“斷點”、疏通“堵點”,最終以無錫主城區為依托形成“十”字形交通大走廊,使無錫碩放國際機場成為上海大都市圈西部樞紐機場。在產業上,加強無錫主城區、江陰、宜興三地之間技術經濟聯系,形成緊密配套合作關系。

          (四)圍繞主導產業,引進和建設產業型研究機構

          制造業發展除了上下游合作外,還有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問題,這就要求有產業型研究機構提供支持,包括原創性技術研發、技術成果交易、檢驗檢測等。無錫作為介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科教中心城市之間以制造業為主的城市,最適宜引進和建設產業型研究機構,從事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通過產業型研究機構小試、中試和本地制造企業批量化生產,最終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

          (作者為河海大學區域和城市高質量發展智庫首席專家)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五月天丁香人在线视频
              1. <p id="67y6z"></p>
                <acronym id="67y6z"><label id="67y6z"><menu id="67y6z"></menu></label></acronym>
              2. <p id="67y6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