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任曉寧 本來生活在2022年迎來了創立十周年,我們已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堅持了10年并連續4年實現線上業務盈利的生鮮電商企業。
作為消費升級趨勢下“新零售”的主戰場,生鮮行業在經歷了近兩年的沉淀后,告別了野蠻生長階段,駛入更重視企業經營質量的良性發展軌道。2023年,生鮮企業首要目標是“活下來”,只有更加重視企業經營層面和供應鏈環節的降本增效,才能“安全過冬”——下一階段將迎來經濟回暖的上行周期,消費修復的紅利只屬于留在“牌桌”上的人。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生存沒有捷徑,我們堅信過硬的產品與服務能力、盈利的生意模式才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創業十年來,本來生活鍛造出了獨特的“品質+品牌”方法論,一方面通過供應鏈創新升級,連接起上至生產源頭的前1萬公里,實現精益管理,打造中國農產品高品質行業標桿;另一方面,在堅持高品質的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塑造農產品品牌,通過品牌溢價讓良心農人獲得良心回報。
目前,本來生活已與全球700多家直采供應商伙伴達成高效合作,為全國3600萬家庭用戶提供覆蓋17大品類的24000多款優質商品,賦能打造了包括褚橙、李玉雙大米、俞三男狀元蟹等400多個生鮮農產品品牌。
作為扎根在農十年的生鮮電商企業,本來生活始終致力于推動、服務農業上游發展,是刻入我們基因中的“世界觀”。我們始終認為,衡量生鮮生意模式好壞的標準,應當包含能否促進中國目前農業產能的正向轉化。
截至2022年年底,本來生活已完成2000余個規格的脫貧縣農產品合規化品控及上線,探索建立產地供應鏈全程化管理體系試點,共覆蓋22個省市自治區400個脫貧縣,累計銷售額超18億元。
未來,本來生活將持續以“訂單式農業+品牌化產品”為抓手向原產地賦能,不斷提高在“產供銷配”一體化產業鏈各環節的服務效率和流通效率,助力中國特色農產品走“優質優價”的上行路,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國產優質生鮮商品;同時通過消費幫扶、產業幫扶賦能原產地產業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