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論壇|深圳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王忠民:大灣區內部的差異化結構有利于創新的頻發和持續
王忠民認為,金融、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構成了一個統一的三維金字塔結構,而“粵港澳大灣區正沿著這樣一個三維金字塔結構,向著發展的深度、廣度和全新的維度努力進發”。
敬請期待
回放即將開始 請耐心等待…
王忠民
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
張燕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軍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
王永利
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總經理-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副行長
袁易明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
胡偉星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大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
毛艷華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郭宏超
《經濟觀察報》執行副總編輯
周增軍
《經濟觀察報》華南分社社長
時間 | 流程 |
---|---|
13:00-13:30 | 簽到 |
13:30 | 2022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正式開始 |
13:30-13:31 | 開場視頻:《聲動灣區》開場視頻 |
13:31-13:34 | 會議開場 :? 主持人? 帥亦雯 女士 |
13:34-13:38 | 開幕致辭: 《經濟觀察報》 執行副總編輯? 郭宏超? 先生 |
13:40-14:20 主題演講 |
第一篇章:政策新“聲”- 嘉賓演講 – 政策解讀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 先生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 張軍 先生 |
|
14:20-15:50 發展論壇 |
第二篇章:“聲級”灣區 – 論壇環節 |
論壇環節: | |
議題1: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在新發展格局的框架下,大灣區的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又將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三個合作區如何發揮聯動優勢? 議題2:面對大灣區成為國際科創中心的愿景,當前有哪些優勢和短板?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又將如何進一步完善?未來的科技創新產業還將如何進階? 議題3:三年多來,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式,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政策落地,大灣區企業要如何更好的融入,并在進階的過程中找到新的突破。 議題4:金融政策的不斷融合對規則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中國經濟對外開放起到了哪些作用?將如何助力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
|
論壇主持:《經濟觀察報》華南分社社長? 周增軍 先生 | |
論壇嘉賓: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 張軍 先生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教授? 袁易明 先生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大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 胡偉星 先生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毛艷華 先生 |
|
15:50-15:55 | 中場表演:《潮涌灣區》-人屏互動表演 |
15:55-16:45 主題演講 |
第三篇章:產業“聲”響- 嘉賓演講 – 產業解讀 |
深圳市金融穩定發展研究院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 王忠民 先生 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總經理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副行長 王永利 先生 |
|
16:45-16:53 沙畫視頻表演 |
沙畫視頻:《活力灣區》沙畫視頻 |
17:00 | 會議結束 |
商務合作:周女士 18998811938
活動咨詢:劉女士 17820524385
王忠民認為,金融、數字化和綠色低碳,構成了一個統一的三維金字塔結構,而“粵港澳大灣區正沿著這樣一個三維金字塔結構,向著發展的深度、廣度和全新的維度努力進發”。
張燕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進入新時代,誕生了新發展機遇,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更注重科創進步、綠色發展、共同富裕,并推動中國與西方經濟“掛鉤不脫鉤”。
張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的融合發展需要有更具體的落地方案推動,這種方案不僅要可操作,還要能帶動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形態的形成。
中國亟需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因為國際金融中心是能夠高效聚集國際金融資源來進行交易的地方,它交易的品種、交易的規則、交易的價格要形成國際影響力。
胡偉星認為,大灣區的建設有很長的歷史背景,從珠三角、粵港澳合作到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最初的發展主要是靠市場力量,比如港澳企業搬到內地帶動兩地產業融合發展,這個過程到了2019年就步入了新發展階段,需要新的制度突破和創新,才能讓融合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如何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境外規則、境內規則銜接的區域,怎么更好構建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方向。
經濟觀察網 www.houghfamilyblog.com
地址: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園2號樓4層 郵編:100081 電話:4001560066 傳真:86-10-52271368
備案號:京ICP備18019893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 @2001-2022經濟觀察網版權所有